近年来,水污染、大气污染已严重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环境污染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谈到污染,大多数人会想到工业和汽车尾气。其实我国目前最大的污染来自农业,而且是面源性污染。这是因为随着化学肥料、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量迅速提升,农产品极大丰富。很多农民尝到了甜头,为了追求高产,盲目地加大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我国农业基本处于化学农药状态。一方面,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却生产世界一半以上的水果、蔬菜,导致每年有大批的果蔬滞销最终变成垃圾;另一方面,由于在耕地上使用着世界上最高量的化学制剂,并且已经超过了安全上限,使得这些化学制剂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农产品中存在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危害。
化学肥料作为一种干净的肥料,它的速效性对于农作物增产功不可没,但是中国化肥的过量使用放大了它的负面效应。
化肥使农业从碳汇变成碳排放大户
农业是天生具有固碳这一生态功能的产业,但是过量化肥造成土壤板结,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生长,另一方面把土壤内的二氧化碳挤入大气,让原本是碳汇的农业变成了碳排放大户。松软的土地每公顷每年可以吸收成吨的二氧化碳,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候变暖。国际有机联盟主席安德鲁·路易在强调有机农业和气候变暖的关系时指出:如果人类没有办法把气候变暖控制在3℃以内,则上海、广州、伦敦、纽约等全世界大量的城市将被水淹没,世界将面对2亿生态难民这一不可想象的现象。
过量化肥加大农业用水
自然生长的植物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缺水时它会努力向下扎根,所以传统农业对水的需求不是很大。但化肥只有溶于水才会被作物吸收,因此使用化肥的农田一定要有足够的水,导致化学农业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地表水不够用就打井,而且越打越深,使得地下水被严重超采,地下水位降低形成漏斗。越来越多的农业用水也是造成我国目前缺水,不得不进行南水北调的原因之一。
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
施用化肥后,作物被大量水肥供养着,长势看似茂盛,但由于扎根很浅,实际上并不健康。这种农作物很容易得各种病害,因而加大了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并恶性循环。化肥还会破坏植物的菌丝体,菌丝体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特别是微量矿物质,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在遭到化肥破坏之后,农药会进一步杀死菌丝体,失去菌丝体的农作物在病虫害到来时没有抵抗力,同样会进一步加大农药使用量,使得农作物内农药残留呈提高趋势。
化肥对人体健康有害
2013年,由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柯屾组织编撰的《镉毒猛于虎》正式出版,让很多人开始认识到食物镉超标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癌症贡献率,重金属镉首当其冲。那么,土壤中的重金属镉又是从何而来呢?除了土壤中自带的极少量的镉以外,全国性的镉污染却是来自我们引以为傲的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另外,化肥中的硝酸物质残留进入人的体内,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硬化、小儿畸形、癌症、肝脏硬化等疾病。
化肥致霾不容回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强调,近三十年来,我们走进了误区,大量施用氮磷钾,这样造成的结果,不可持续。第一,成本高;第二,造成土地、水和空气污染。雾霾是从哪里来的?其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就是亚酸氨和亚磷硝酸氨,而氨就是化肥释放出来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据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尿素产能约8000万吨。根据农业部数据,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仅为35.2%,每年化肥浪费量约为4000万吨。氮肥中氨的含量通常为46.7%,尿素、碳铵和二铵等铵态氮肥进入土壤后,若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部分氮素将以氨气和氮氧化物等活性氮形式排放,引起大气污染。也就是说,按照以上数据测算每年有近2000万吨的氨挥发到大气中,为雾霾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一份由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欧洲氮评估报告完成。报告认为,自从人类发明人工合成氮肥的方法以来,环境中活性氮的含量明显升高。氮污染正在成为21世纪主要的环境挑战之一。
既然化肥对农业有增产作用,不可能马上都取消,那用什么方法将化肥的副作用降到最小?原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有利于环境改善和农产品质量提升,但在有些地区会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下降的现象,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产生矛盾。基于此,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提出了用中医的原理、技术解决化学农业造成的土壤板结、农药残留等问题,在不减产的情况下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简称“中医农业”。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从神农尝百草就开始了药用植物的利用,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有关于医药的记录。中药是中医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成分药物,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源药。中医药技术几千年来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农业”遵从中医理论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农作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调理,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调整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最终提高农作物的健康程度和免疫力进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实践证明,“中医农业”可以低成本,同时大面积、快速度改良土壤、降解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品味并保证产量。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一边生产一边改善生态环境,并可逐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如果配合生物氮肥和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基本完成有机肥替代化肥,让生态环境迅速改良。
中国农业正在从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我们向往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而助推这一发展的就是“中医农业”。随着“美丽中国梦”的提出,我们更加急切地希望广袤的国土拥有更多肥沃松软的土地,让蚯蚓、瓢虫和青蛙等再次栖息于土地上;让我们的国土拥有绿色的山林和湛蓝的天空,而我们美丽的家园就坐落在这一片蓝天绿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