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武装冲突中,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武器可以说是大显身手。与此同时,民用的无人技术发展迅速,已经以我们感受得到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机器人正不断取代人类的工作,在战场上也是如此。无人武器作为决定战争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对装甲车辆和未来战争的形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 无人技术的发展
1.1 民用无人技术
民用无人技术近年来可谓突飞猛进,各路资本纷纷涌入。首先是智能车,或者说是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发展10余年,如今已经有实用化的趋势。2012年11月底,一辆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从京津高速台湖收费站启程,用1个小时左右到达天津东丽收费站,成为第一辆官方认证的完成公路测试的无人智能汽车。美国是我国无人车领域的最大对手,谷歌无人车2016年全年都在试车,特斯拉也宣称自己将拥有L5级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汽车将拥有胜过人类的驾驶水平。除了拥有类似人类的判断标准和判断水平以外,自动驾驶汽车还拥有零失误以及远胜人类的反应速度等优点。汽车自动驾驶技术非常复杂,可应用于复杂的道路情况。这种技术和类似的道理也完全可以用在军用平台上。
1.2 军用无人技术
军用无人技术已经应用多年,美军在各次战争中都大量使用无人机。到2014年为止美军总共已拥有大约7000架无人机,为其全球战略进行部署。在早期的无人机使用中,主要是人为操作式,即有数个控制者通过无线电等通讯方式操纵无人机,达到摧毁目标或者侦查等军事目的。无人机属于全电子化操控,主要依靠无线网络技术进行接收指令。但无人技术并不止步于操作式,现在各个军事强国都在研制自主式无人机,也就是不需要操作,由其通过传感器接受信号,自行判断,比如英国“雷神”无人战斗机。这是一款三角翼高科技战机,于2010年推出技术验证机,此机具备隐身功能与自动防卫能力,可做跨越洲际飞行。地面武器系统目前以扫雷、排雷等危险性辅助工作为主。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大量使用机器人处理简易爆炸装置,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由高危趋于向所有区域发展。除此以外,笔者认为,飞翼式无人机比起旋翼式直升机具有航程远、造价低、人员安全有保障、速度快难以拦截、隐身性好等优势,将成为传统坦克的主要威胁。无人识别技术和相应的感应技术的发展也将大大提高无人武器的命中率。
2 对装甲车辆的影响
2.1 装甲车辆将少人化、无人化
如今的主战坦克如果有自动装填机一般只需要3人。将来,在程序软件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坦克将配备更少的人员甚至实现彻底的无人化。对于无人坦克,本文认为也会像无人机一样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由人来操控的无人坦克,通俗来讲就是遥控坦克,实现较为简单;另一种是由坦克的智能核心操作,人只起很少的辅助作用的坦克。这种坦克将会有非常强大敏锐的传感器系统来自动识别敌人,并用智能的控制软件来实现快速锁定攻击,并且会根据攻击数据的反馈来调整下一次攻击。在开战之前,技术人员给坦克下达攻击任务和目标后,坦克就会根据目标来自动前进或者攻击。这样的装甲车辆对操作者的要求就会大大降低,如果爆发大规模战争,传统的坦克需要随之培养大量的坦克操作者。但对于无人坦克来说,程序都是一样的,就省去了培养人员的过程。无人化也会大大节约经费,对于装甲车辆来说,作为维持乘员生存必要条件的那部分设施就可以取消,成本会有一定的降低。未来一个控制站或一个有人平台就能够控制多个无人作战平台,甚至不需要控制站干预就能独立执行任务,无人作战平台对控制站、操控员以及保障人员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
2.2 装甲车辆将重发现、重摧毁、轻防御
在美军针对伊斯兰国的战争中,经常看到单兵反坦克武器摧毁最先进的坦克。在2016年11月的一段视频中,Kornet反坦克导弹击中了一辆伊军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后部。这辆坦克随后爆炸,毫无疑问坦克中的士兵已经身亡。主战坦克通常有厚重的正面装甲,但在某些部位仍然容易被摧毁。且坦克的装甲不能使用所有形式的反坦克武器,比如穿甲弹和破甲弹在穿透装甲机理上有本质区别,如何平衡也是坦克装甲设计中的一个难题。厚重的坦克装甲大大增加了坦克的重量,使传动系统、原动机不堪重负,也使得主战坦克成本高昂,耐久度差,可靠性低。现阶段的坦克或者其他装甲车辆,仍然有厚重装甲的原因,本文认为有两个:一是发现敌人的能力还不够强,无法在敌人攻击范围之外发现敌人并精确摧毁;二是不能确保摧毁敌人,对于现阶段的攻坚战或者登陆战,坦克还需要打头阵为后面部队提供掩护。虽然大量实战结果已经告诉我们,哪怕是非常传统的反坦克武器也能摧毁很先进的坦克,但这是概率比较低的情况。先进的反坦克武器面对坦克的正面装甲也不能百分百保证击穿,这样的现状使得坦克的先进装甲在实战中仍然有意义。但趋势在改变。随着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日益强大,试图通过加厚装甲来提高主战坦克的防护水平已受到了根本的限制,即使是采用新型装甲材料,先进的组合式和间隔式装甲组件以及加厚装甲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使坦克的总体防护水平有太大的飞跃。哪怕不能摧毁坦克的正面装甲,摧毁坦克的履带等薄弱部位还是轻而易举的。在坦克的矛与盾之争中,胜利的天平在向矛倾斜。无人化武器的准确性更加大了这种趋势,未来的装甲车辆要充分适应这种改变,着重提高发现能力。也就是说,让发现距离变得更远,更准确,反应更快,攻击的精度也要更高,武器威力足够大。在对方装甲车辆发现之前,我方装甲车辆就已经使用武器攻击对方、命中对方、摧毁对方。
2.3 装甲车辆将轻型化、小型化
结合装甲车无人化的趋势,未来装甲车辆要向轻型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虽然这将减少一部分防御能力,但也大大减少了成本,同时提高了隐蔽能力。对于无人坦克来说,不用考虑人员的伤亡,防御能力也不像传统坦克那样重要。小型化、轻型化的坦克只是减少了部分装甲,但同样可以安装有主动防御系统,对于无人机或者直升飞机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同样可以拦截。它将使未来坦克装甲车辆成为最难以被瞄准和被击中的地面车辆,而且能在不明显增加装甲厚度和增加车重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坦克装甲车辆的战场生存能力。对于未来的装甲车辆或者坦克,先发现、早发现和远距离发现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单兵反坦克武器或者传统的反器材武器将很难在我方坦克发现范围内实施打击。这样的远距离发现能力不仅能提高装甲车辆的攻击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针对这个特点,将来装备在坦克上的反坦克武器将主要是轻便准确的反坦克导弹,而不是传统的火炮,甚至连炮射导弹都会淘汰。
2.4 装甲车辆生产快速、低成本
现如今的各国主战坦克成本高昂,生产速度慢,如果突然爆发全面战争,很可能来不及生产足够数量的坦克。另外,坦克乘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高水平的装甲车辆操作者可以大大提高其作用,低水平的操作者则会白白浪费优秀的武器。两伊战争就是一个例子。但结合之前所讨论的装甲车辆未来将会变得轻型化、小型化、无人化,装甲车辆也必然会变得低成本,生产迅速,且不需要久经沙场的操作者。具有这种特点的装甲车辆允许国家在和平时期大力发展经济,只需要保有很少的装甲车辆,一旦开战,可以迅速生产,下线就可以参战。
2.5 装甲车辆将产生新的集群,且集群内分工明确
在现代空军中,飞机根据其需求被设计成了迥然不同的类型,有气动外形良好、速度快、机动好的战斗机,也有装有巨大雷达的预警机负责探测。这样术业有专攻的分工方式使其战斗力发挥到最大。装甲集群也可以类似空中集群,集群中的装甲车辆可以按照用途设计成不同的样子。与传统的数百辆格式战车的装甲集群不同,未来的装甲集群在数量上会大大减小。像之前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两到三辆坦克一起出动,未来就可以变成一个小的无人装甲集群出动。集群中的雷达车可以发现较远的空中或者地面机械目标,装有红外和光电传感器的探测车可以发现较近距离的生物目标,集群中有负责对地和对空的战斗车辆和多功能扫雷车。这样一个小的战斗集群的战斗力将会大大超过之前由几辆坦克组成的战斗群。针对之前传统装甲车辆的对手直升机和将来的对手无人机,可以采用类似美军电磁武器“赛博步枪”或者“相位仪”高功率微波武器。
2.6 未来装甲车辆的对抗重心是算法
与之前所讨论的装甲车辆无人化、自动化趋势向对应,未来的坦克或者步战车,决定其战斗力的第一要素会变成算法、程序。战争从没有离开过智能对抗,但过去的对抗从范围到对战争进程的影响都十分有限,唯有无人作战系统的广泛参与,智能较量才具有直接性、主导性和决定性。如今世界各国装甲车辆的水平相差有限,不同坦克硬件之间很难产生革命性的区别。但是算法、程序则不同,不同程序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好的算法可以做到让坦克战力倍增,真正做到百发百中,瞬间反应,还能最优化选择攻击顺序;而差一些的算法比不上人类操作,甚至连反馈控制都没有,百发百不中。除此以外,坦克的自控水平也影响重大。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战争时必定会有各种电磁干扰环境。坦克在作战时难免遇到我方电磁干扰不如敌方的情况,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防止坦克被捕获并且继续保持战斗力将会是非常核心的技术。也就是说,抗干扰能力将会相当关键。另外,高性能可量产的传感器是配合算法的关键,将会在未来战争中有重要作用。就像现在发展的无人车技术一样,汽车级的廉价高性能传感器是无人驾驶技术具有实用性的关键。
3 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3.1 由无人先导变为全面无人
无人武器具有不怕伤亡,无所谓恶劣环境的优势,现在已经被用在执行危险的任务和先导式打击。由于软件算法和传感器进步以及人员生命更加被看重,在未来战争中,无人武器的优势将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由先导打击扩展到战争的各个方面。
3.2 集群战术、蜂群战术将更普遍
无人控制系统的协作能力将会大大加强,领导体系也会更加精简,对于以前无法由人做到而无法实现的作战方式,将会由机器和人工智能实现。比如各国都在加紧开发的蜂群无人机技术和集群作战。同时,对付无人机蜂群战术的反无人机装备也在发展,比如面杀伤武器和声波武器等。
3.3 大国对小国将会是碾压式战争
无人战争更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是科研实力。如果一个小国没有科研强国的帮助,面对敌对大国的无人部队,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挡。这比之前的不对称战争还会更加不对称,大国强国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伤亡。战争将会变得更加可控,对于政客来说,战争风险也会降低,更容易开战。对于不处于危险之中的战争旁观者来说,看待战争的心态和观看体育直播赛事可能并无多大区别。无人化战争大幅减轻了政治局和民众对战争代价的顾虑,战与不战的天平由此失衡。
3.4 电子战、信息战将会是战争重点
由于无人武器会在未来战场占据主导地位,以及信息化部队的不断发展,电子对抗以及电子干扰将会在未来战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优秀的电子对抗系统可以捕获对手的无人武器,甚至让他们“调转枪口”。而无人武器的自主性和鲁棒性又是对抗电子干扰的核心。于是,新的矛和盾又产生了。
5 结论
毫无疑问,无人武器系统将会对装甲车辆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不仅反装甲车的无人机让装甲车变革,装甲车本身也要无人化。对于未来战争,无人能够给出一个绝对正确的预测,但大力发展国防科技,促进军民科技融合永远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端木庆玲,阮界望,马钧.无人驾驶汽车的先进技术与发展[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4,52(3).
[2]唐韬.无人作战方式带来的争议——无人机[J].工业经济管理,2015,1(2).
[3]李伟.英国无人机:虽有“雷神”仍处二流[N].中国青年报,2013,2(8).
[4]邓启文,刘书雷,沈雪石.无人装备发展新动向及影响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6,27(1).
[6]赵先刚.无人作战系统发展对未来战争的影响[J].国防科技,2015,36(5).
[7]赵晓凡.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御系统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2,(3).
[8]刘丽,魏雁飞,张宁涵.美军反无人机技术发展解析[J].航天电子对抗,2017,(1).
[9]袁艺.无人武器改变未来战争面貌[J].学习时报,2016,(7).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