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况
武汉智慧生态城川江池一路项目位于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作为军山片区南北向的重要连接道路,项目的特殊路段路基处理方式主要为复合地基法,其中深层软基处理采用预应力管状劲性体施工,共计10169根。预应力管状劲性体离心强度为C60,直径40cm,壁厚≥60mm,平均桩长9~19m,平面间距2.6m呈正方形布置,桩端进入相对硬层≥1m,单桩承载力350~425kPa。桩帽采用C30钢筋砼,尺寸为140cm×140cm×30cm,桩帽顶铺设50cm砂垫层,砂垫层中间铺设一层三向土工格栅。
工程沿线场地自上而下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1-1)、耕植土(1-2)、淤泥(2-1a)、淤泥质粉质黏土(2-1b)、粉质黏土(2-1c)、可塑粉质黏土(2-2)、硬塑黏土(2-4)、粉土(2-5)。下伏基岩为全风化泥岩(4-1)、强风化泥岩(4-2),作为桩端持力层。
2 施工准备
2.1 试桩
尽量选择有地质勘测钻孔处进行试桩,通过试桩校验打桩机设备的技术性能、工艺参数及其技术措施的适宜性,根据试桩的结果确定管桩施工的最佳方案,以指导施工;试桩≥2根,要求单桩承载力必须通过试桩校核,并确定打桩参数。
2.2 配桩
由于本项目桩体施作长度9~19m,厂家预制桩体最大长度为13m。>13m桩体进场时需预先确定配桩方案,采取5m或6m短桩配9~13m长桩。桩体施工时,长桩在下,短桩在上,减少因桩体外露造成阻碍施工和材料浪费。
2.3 桩的运输、堆放
(1)预制桩起吊条件:桩体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运输和打桩条件:桩体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
(2)按照施工组织和施工顺序确定预制桩生产计划和运输计划。装卸过程严格执行吊装运输相关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桩体质量不受损害以及运输安全。采取垫枕、楔形木等装置,确保运输过程安全稳固;支垫通常采用两点法,支点位置为距桩端0.207L处。
(3)依照施工段落工程量合理安排桩体堆放位置,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和移动,防止桩体质量受损。堆放场地须平整、坚实;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堆放时,桩下垫木设置两道,支撑点的位置为两点法的吊点位置,即距桩端0.207L处;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当重叠堆放时,各层均设置垫木,堆放层数≤3层,层间垫木不应错位。
3 施工流程及工艺
3.1 施工流程
如图1所示,施工流程主要如下:测量定位→桩机就位→打桩→接桩→打桩→送桩→成桩→桩帽施工→褥垫层施工。
图1 施工流程
3.2 桩机就位
按规定做好桩机进场验收和安装调试,之后移机就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设置设备的防倾覆措施,尤其是平衡配重块等。吊装前对将要吊装的每根管桩进行严格检查,包括管桩端头联结钢板质量,存在问题的一律弃用。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推拉桩体,确实需要拉桩时,要用适当的材料对整根桩进行包裹保护,以免桩体受损。
(1)距管桩离桩基较近时,用吊车直接吊装转运;距离较远时,采用专门的平板运输车辆。
(2)管桩摆放平稳后,在吊点位置将捆桩钢丝绳套牢,一端拴在打桩机的卷扬机主钩上,另一端钢丝绳挂在吊车主钩,打桩机主卷扬向上先提桩,吊车在后端辅助用力,使管桩与地面基本成45°~60°向上提升,将管桩上口喂入桩帽内,将吊车一端钢丝绳松开取下,将管桩移至桩位中心。
3.3 打桩
(1)正式打桩前须先按照桩位对管桩进行定位和校正。即将其先插入地下40~60cm,用测量仪器进行双向垂直度校正,边校正边施压下沉,直至桩身、桩锤、桩帽的中心线重合,桩身稳定且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
(2)桩端入土3m后不得校正垂直度,若发现有偏差,应起拔回填后重新插入。在打桩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桩身垂直度和端面的平整度,保证首节桩垂直度偏差≤0.5%。
(3)每根桩应一次连续打到底,严禁在施工过程中移位。为避免因桩周土体固结影响施工,同一根桩施工过程应做好工作衔接,严格控制中途的间歇时间。
(4)打桩时应由专人及时、如实填写打桩记录表,包括桩位置、编号、打桩设备型号、操作人员、施工时间、打桩情况、接桩送桩情况、施工异常和处理情况等。
(5)开始打桩时,从下至上在桩身上划出以m为单位的长度标记,记录每沉落1m所需的锤击次数或施压时间,了解各土层的施压反应。当下沉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对贯入度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
(6)施工区域应设置明显标识和可靠围挡,对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径性体进行有效保护,防止机械车辆碰撞。对于高出地面的径性体需要截除至设计标高时,必须使用专用的截桩器,避免桩体受损。
(7)打桩过程中如发生入土速度剧变或贯入度剧变、桩身开裂或入土困难、地面隆起或邻桩发生严重位移等异常情况,应暂停施工,并及时研究处理措施,必要时及时报告监理、设计和业主。
3.4 接桩
(1)本工程桩长为当桩需要接长时,尽量减少接头个数,一般为1~2个,极端条件下>3个。
(2)焊接接桩是常用的接桩方式和工艺,能有效保证接桩的效果和质量。避免桩头沉入土层中接桩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一定的高度,以利于施工作业。上、下桩连接定位后,中心线重合度、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3)桩对接前,联结端板表面确保清理干净,尤其焊接坡口处。对于接触面不密贴的,可采用薄钢板点焊填塞。
(4)焊接质量是保证接桩质量的关键。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多个焊点,固定上下桩后,采取分层施焊,外向内逐层焊接,焊接层数≥3层。焊接下外层时,必须将里层焊渣清理干净。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焊缝应每层检查,不得有夹渣、气孔等缺陷,符合规范要求。
(5)焊接完成后,需自然冷却至常温并经检查合格后才可进行打桩施工,冷却时间一般≥3min,焊接完立即打桩。夏天施工时,严禁用水冷却方式。为加快冷却速度,可采用鼓风机。
3.5 送桩
(1)送桩是能够与管桩可靠联结,专用于帮助管桩施打的工具桩,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能重复使用等特点。
(2)当遇到设计桩顶标高在现有地面以下,或由于机械等方面原因桩无法直接打至设计标高等情况时,可采用送桩施工。
(3)送桩一般为帽式,应采取焊接方式进行可靠联结。送桩不应伸出导杆末端过长,以减少偏心影响。
(4)送桩下端必须设置桩垫,采取全断面弹性接触,避免因与施打桩局部硬接触而发生桩体受损。
(5)送桩留下的桩孔应进行有效保护,以利于后期桩帽施工。
3.6 桩帽施工
待桩施工能够提供桩帽施工工作面时,开始进行桩帽施工。桩帽尺寸为140cm×140cm×30cm,可采用预制或现浇两种方案。现浇施工增加了下道工序衔接时间;预制桩帽有利于缩短工期,但对于安装工序有较严格的要求,并且受厂家供货能力影响。桩帽施工应避开阴雨天气,并提前做好场地排水措施,增加临时排水边沟,防止桩帽基坑被雨水浸泡;基坑开挖时应注意桩体的保护,严禁使用挖机等大型机械直接接触桩体,以免桩体受损;桩帽安装后,及时回填桩间土(毛渣),并用小型夯机夯实。
3.7 褥垫层施工
(1)褥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如下:铺设砂垫层→压实→铺设三向土工格栅→铺设砂垫层→压实。
(2)桩帽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进行砂垫层铺设。桩间土碾压采用小型打夯机或压路机进行压实。
(3)三向土工格栅应采用人工整平,确保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施工机械损坏。
4 质量检验
如表1所示为质量控制表。
表1 质量控制
序号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 检查方法和频率 | |
单位 | 数值 | |||
1 | 桩长 | ≥设计值 | 查施工记录并结合吊绳量测检查,吊绳量测5% | |
2 | 桩位偏差 | mm | 100 | 抽检2% |
3 | 垂直度 | 0.5% | 查施工记录 | |
4 | 单桩承载力 | ≥设计值 | 总桩数的0.2%,并≥3根 |
5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加固机理,采用预应力管状劲性体施工的复合地基处理路段应进行预压固结,有一定的预压期,预压填土一般即为路基填土,加载速度(填筑时间)≤地基抗剪强度增长所需固结的时间。设计预压期为3~6个月,施工中可根据实测的沉降数据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34/ 5005-2014[S].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作者系中交三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