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广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化的现状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社 时间:2018-10-23

在《广东省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广东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产业链、全程可控的中药材产业综合发展体系基本完善,全省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生产与开发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并且,提出了具体指标,突出了重点任务,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1 广东省中草药资源和品种现状

广东省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湿润,冬季温暖干燥,年平均气温19~27℃,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从北向南为9~21℃,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9℃。除粤北山区外,大部分地区长夏无冬。年日照时数1500~2600小时,年降水量1500~2000mm,2~4月多梅雨,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石灰岩土、海滨沙土、水稻土等。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林资源较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6.8%。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广东省共有药用资源2645种,其中药用植物2500种,药用动物120种,药用矿物25种。

广东省是著名的“南药”“广药”主产区,著名的道地药材有广佛手、广藿香、广陈皮、广地龙、金钱白花蛇、阳春砂、化橘红、高良姜、沉香、巴戟天等。省内种植面积由“十五”期间的100多万亩,发展到近150万亩,相关产值在2020年达到1000亿元,种植面积和产值均走在全国前列。

2 中草药种植生产区域及规范化种植

广东省的中药材产区可分为粤北、粤东、粤西、珠江三角洲四大产区。尽管国务院2016年10号文中规定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但是广东的中草药规范化种植还是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在广东省已建有28个中药材生产基地,其中在广东的阳春、德庆、平远、河源、徐闻、湛江、惠州、新会等地建立了阳春砂、巴戟天、广佛手、广藿香、穿心莲、溪黄草、五爪龙、高良姜、山银花、化橘红、沉香(白木香)、广陈皮、广地龙等13个国家级GAP示范基地。在中药材GAP规范种植方面,广东省及各地方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分别在广东省平远、龙门、珠海、德庆等地建立了凉粉草、鸡血藤、广金钱草、青天葵、岗梅、栀子、南板蓝、毛冬青、铁皮石斛、芦荟、肉桂、灵芝等10多个省级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广州市还立项资助了九节茶、枇杷叶、鸡骨草等颇具特色的岭南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GAP示范基地的建设同时还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如与新南方集团合作,在广东省丰顺建立了青蒿与“邓老凉茶”原料药材GAP生产基地。

3 中医药产业配套完善,供销两旺

不同于其他省份“姜你军”“蒜你狠”的炒作,广东的中草药种植产业由于上下游的产业均比较完善,价格不会骤涨骤跌,打击种植户的生产热情。据考证,广东中成药生产已经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目前在广东中药生产企业中,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知名企业有多个,历史悠久的广州陈李济药业已达408年。2017年,广东发布企业排行榜,共有26家药企入选,中药行业较为知名的广州药业、康美药业、华润三九等均属广东企业。全国仅有的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广东就有2个(广州和普宁)。在中成药生产领域,广东省已经形成了一批名优中药品种,如华佗再造丸、复方丹参片、板蓝根冲剂、三九胃泰冲剂、太太口服液、夏桑菊冲剂、正天丸、消渴丸、胃乃安、小儿七星茶、保济丸等,不少都是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产品。王老吉与加多宝两大巨头的凉茶之争,单是独具岭南特色的凉茶产值就超过200亿元。这些,都为广东的中草药种植产业带来强劲的需求。在需求的刺激下,种植户的种植热情显著提高。据可查数据,2003年,广东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80多万亩;2016年,广东省提出2020年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短短10年间,面积翻了近一倍。近年广东的中药材价格近年来一直保持稳中有升,没有出现急升急降打击种植户种植热情的事情,这也与广东较好政治管理与经商环境密切相关。

4 企业牵头,自建“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渐成主流

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抗病毒口服液原料广藿香的GAP产业化基地,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清热消炎宁原料九节茶的GAP产业化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基本完成了自产自销的全过程,中药材全产业链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包含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地初加工,饮片(含配方颗粒)炮制加工,中成药及健康产品研发生产、仓储流通、销售使用等,涵盖了中药材源头生产到终端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做到全过程的风险可控,既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又丰富了公司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还是对中药的现代化种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意义。

以笔者曾参观过的广东国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方医药”)为例,它是一家以中药材铁皮石斛保种、育种、GAP栽培及有机种植为主的公司,业务范围涉猎中药材及其产品、技术研究、药品经销、食品、化妆品、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元化、多领域,形成了生产-销售-研发的全产业链条。值得指出的是,国方医药把铁皮石斛基地打造成集科普、旅游休闲、中医保健为一体的基地,大力发展第三产化,又以第三产业反哺石斛种植。同时,充分挖掘种植基地的价值,打造了国内首部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大型动画系列片《本草药灵》。国方医药的运行模式,值得很多公司去思考和推进。

5 集约化经营与粗放式种植并存

提到广东,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是发达地区。其实,广东发达的只是珠三角,而面积更大的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一般,但是这些地方贡献了广东中药材的大部分产量。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和属地性,中药材的种植常见的模式是由政策或市场指引企业在道地产区种植当地的道地药材,企业带来技术和收入,然后以点带面,带动周围。但是,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未建立规范统一的中药材市场供求信息平台,生产、供应、销售的环节信息不畅通,信息不灵,种植分散,导致一部分药农在品种选择和销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民市场观念不强,传统的种植思想与投资投劳种植理念有冲突,大部分药农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忽略中药材产品的特殊性,品种选择与田间管理较差,不少地方依然维持着传统的粗放式种植,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产值低,而且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制约了中草药种植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6 道地药材资源破坏与濒危问题

中药材资源匮乏和部分道地药材濒危是全国性的问题。据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有168种。此后经过10多年快速经济增长,环境急剧恶化,药用植物品质退化、品种濒危的加剧是显而易见的。岭南地区已知药用植物种类约4000种,其中属珍稀濒危的有133种,如桫椤、白豆杉、巴戟天、自木香、青天葵、半枫荷(金缕梅科)、广藿香(牌香)等。

广东著名的道地药材阳春砂以阳春市蟠龙镇金花坑的为最佳,《中国常用中药材》引阳春县志载有“玺产蟠龙特色夸,医林珍品重春砂”的记载。目前,由于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蟠龙镇的阳春砂产量极低,已基本处于濒危状态。广藿香以石牌藿香的质量最佳,但原来种植石牌藿香的石牌、棠下等地已是高楼林立,原种植区不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石牌藿香已经近乎灭绝。巴戟天因野生资源枯竭,现在已是中国植物红皮书上记载的稀有濒危植物。海南是巴戟的主要产区,但仍主要靠野外采集,据1995年统计,总产量仅有8吨。广东主产的鸡血藤,因资源濒临枯竭,不得不开始从越南等国进口。两面针的匮乏,使到广东中成药厂生产的两面针制剂面临停产。

7 结语

由此可见,广东的中草药种植产业在国内走在前列,规模化效益日渐明显,并且下游中医药工业的强劲发展极大地带动了上游的种植产业,不少公司积极自建“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充分挖掘中草药种植产业的价值,发展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也存在部分地区粗放式种植,道地药材资源破坏与濒危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强,徐国钧.道地药材图典-中南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徐鸿华,詹若挺.广东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产业化建设[J].世界科学技术,2003,5(2).

[3]广东省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EB/OL].[2017-06-16].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606/t20160627_660453.html.

[4]国务院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3/content_5045277.htm

[5]徐鸿华,丁平,刘军民.广东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过程、现状及发展趋势[C].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2009.

[6]陈蔚文.岭南道地药材如何成就众多百年老字号[EB/OL].[2016-04-0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01/18/13888283_547127572.shtml.

[7]广东发布企业排行榜 26家药企入选[EB/OL].[2017-08-04].http://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31056.html.

[8]孙晓波,刘海涛.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创新研究的模式构建[J].中国现代中药,2018,1(20).

[9]国方医药官网http://www.gdgfmt.com/reed/1.html

[10]孙凤阳,朱佩群.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4).

[11]陈蔚文,徐鸿华.岭南道地药材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收入日期:2018-7-02

作者简介:黄超华(1986-),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中药药师,研究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基金项目:基于深化药用植物园内涵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RY2018023)。


上一篇:提高船舶机械工作可靠性探究
下一篇:我国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