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基于SWOT分析的华为手机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社 时间:2018-12-05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市场不断扩大,在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无疑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工匠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体现出我国正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华为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佼佼者,2017年全年销量为1.53亿部,同比增长9.9%。面对国内外瞬息万变的严峻形势,华为手机的发展应该何去何从?本文借助SWOT分析方法,阐述华为手机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最后简要提出华为手机的发展战略,对我国通信技术行业企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

1 文献综述

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战略管理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强调从结构入手分析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竞争环境,并进一步为企业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姜德军(2014)回顾了国产手机曲折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国产手机当时的状况,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劣势分析出发,提出了创新是国产手机发展的战略。姚强强等(2017)借助SWOT分析法,指出华为应围绕客户需求,持续施行科学研发“降成本”策略,适应“供给侧”改革。

2 华为手机发展概述

华为作为我国智能行业的龙头,于1987年在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历经30年打拼奋斗,如今公司享誉海内外。

2003年,华为成立手机事业部。20042007年,华为U626U538U550手机相继发布,使得华为得以引领3G手机时尚。2009年,华为首次向外界展示旗下的安卓智能手机,加入智能手机的大家庭,并开始追赶世界领先的苹果、三星等品牌。如今,华为领跑5G时代,积极参与5G通信标准的制定。

“互联网+”的时代给了华为公司很多机会,但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不论是国内市场严峻的竞争情况,还是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的困难,华为并不存在喘息的时刻。本文将对华为进行SWOT分析,提出发展战略,为更多企业提供借鉴。

3 华为手机的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

3.1.1 本土化优势

华为手机作为一家独立自主的民族创新品牌,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力,本土化优势明显。相比于苹果、三星等国外手机品牌,华为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难度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支持国产,为“中国智造”的发展贡献一份购买力。

3.1.2 创新能力强

与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相比,华为的研发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华为研发能力超强是受到华为最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狼性文化”的影响,其强调三点:嗅觉,即对市场及客户需求的敏感度;奋斗,即每位员工投身创新研发;团结,即群体奋斗,共同创造企业价值。

3.1.3 服务体系完善

华为非常注重人工客服,获得好口碑的背后,是其相关任职人员对“以客户为本”这一思想的彻底落实。客户关系是华为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为赢得客户信赖,选拔人才相对严苛,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

3.2 劣势(Weakness)

3.2.1 融资渠道单一

作为民营企业的华为,在融资方面处于不小的劣势,华为公司当前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是华为内部人士(如任正非、员工等)的投资,若不上市,在财力上很难与国际巨头相抗衡。

3.2.2 价格劣势

与其他国内手机品牌不同,华为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场,手机价格与国内友商相比较高。在国内手机普遍低价的形势下,这一价格劣势使得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性价比评价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攫取。

3.3 机会(Opportunity)

3.3.1 个性化刚性需求

中国当下有14亿人口,手机等智能终端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智能手机逐步发展成为刚需产品。在个性化越来越突出的21世纪中叶,不同年龄、不同消费水平的主体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产品的设计,定制性的功能或外观成为引领未来手机发展的新风尚。

3.3.2 5G通信带来全球市场增长点

近年来,华为公司在5G领域投入了巨大的研发精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华为公司与美国高通、法国Turbo一道角逐5G通信的最终标准。5G的诞生势必意味着智能手机新的增长格局,相关的5G智能手机也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凭借着华为在4G积累的口碑以及其在5G保持的领先优势,5G通信会成为华为新的增长点。

3.4 威胁(Threat)

3.4.1 国内手机市场呈白热化竞争

与处在蓝海中的5G市场不同,4G市场正处在竞争严重的红海中,华为虽在这片红海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其他企业也在奋力斗争。小米、Vivo等的终端产品相对丰富,设计相对时尚、新颖,而华为在此方面略显不足。

3.4.2 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增强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隐私的保护,信息安全对包括华为在内的手机制造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众所周知,苹果手机以其安全性著称,其甚至会抗拒政府解密手机,极大地保护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而华为等众多安卓系统手机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将数据加密做到硬件级别,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4 华为手机发展战略

通过以上对华为手机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本文以差异化战略为核心,提出以下战略。

4.1 匠心品质打造品牌优势

借助近年来民众对华为作为民营龙头企业的信任以及“万众创新”这一社会主旋律带来的科技革命,打造集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匠心企业。注重手机质量,注重客户服务,完善企业内部文化,增强人文情怀,并从最近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隐私保护问题,完善手机信息保护系统,对消费者的隐私问题秉承负责态度,进而提高品牌信誉,提高顾客忠诚度。

4.2 加大创新研发,提供个性化服务

把握在5G市场中领头羊的地位优势,在比较薄弱的光通信芯片环节加大研发力度,为自己争取更多有利条件,为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铺路;同时也要着眼于当下,随着消费群体愈加年轻化,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把握好这一机会,集思广益,可大范围调查消费者的需求,设立智能体验店,让顾客自主选择选择机型机壳甚至核心配置,提供个性化语音服务等,专注客户的定制性需求。

4.3 完善产品生态体系,布局周边产业

国内手机品牌小米的产品范围十分广泛,从耳机、手机壳、充电宝等刚需到智能手环、智能音箱等创新产品均有涉足。智能时代的推进,使得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均不同程度的增强,而配套的产品也让消费者增强品牌归属感,从而产生依赖,增强消费欲望。华为可以向友商学习,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生态体系,围绕智能终端布局周边产业,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生态系统,同时促进手机产业的发展。

4.4 开放融资渠道,改善价格劣势

由于中高端的定位,使得华为手机价格与国内友商相比较高,加之是非上市民营企业,与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相比,华为在资金方面明显存在短板。考虑到5G市场的投入又是一笔巨额投资,华为可以搜寻更多融资机会,开放融资渠道,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5 结

华为手机近年来表现优秀,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企业经历风雨磨难,到现在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霸主,在国际市场也有巨大影响力,其中艰辛让华为迅速成长,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从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华为内部优势与劣势及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为智能手机行业乃至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本文指出,华为手机既具备本土化、创新能力强、服务体系完善等优势,同时又存在融资渠道单一、价格劣势等不足;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性化刚性需求不断增强,5G通信也带来全球市场增长点,成为华为发展的新机遇,与此同时,国内手机市场呈白热化竞争,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也成为华为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威胁。

作者以差异化战略为思路,指出华为应当采取采取以下战略:匠心品质打造品牌优势;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产品生态体系,布局周边产业;开放融资渠道,改善价格劣势等。

本文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SWOT分析只是常见的一种战略分析手段,未来还可以考虑综合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安索夫竞争矩阵等方法分析华为手机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姜德军.国产手机发展战略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8).

[2]姚强强,仪秀琴.基于SWOT分析法下华为战略发展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7,(12).

[3]何盟,刘迷.基于SWOT分析的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9).

[4]李心昊.浅析新时期智能手机网络营销战略——以华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25).

[5]章启明.国产手机国际化几种战略模型的综合分析——以华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26).

[6]吕海芳.华为手机业务成功要素分析及对国产手机未来发展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3,(12).

[7]黄海峰.徐直军详解华为2017年战略:做智能社会使能者、推动者[J].通信世界,2017,(10).

[8]周进勇.小米手机竞争战略研究[D].镇江:江苏科技大学,2015.

[9]李雪.S公司手机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10]胡晋博.华为终端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

上一篇:基于GWR模型的重庆市房价分析
下一篇: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