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也是我国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种发展模式,城镇化是多维度的、复杂的系统性演化,具有显著的多层次性、多方面性和多角度性。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还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整体而言,东南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地区。甘肃省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城镇化发展也较缓慢,但甘肃省东西狭长,毗邻六省一国,是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段。提高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促进甘肃省经济发展、强化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枢纽地位是甘肃省亟待解决的战略命题。因此,深入准确地研究甘肃省的城镇化进程,对当地政府制定高效、科学的发展规划,快速突破社会经济发展瓶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影响城镇化进程的诸多要素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尤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城镇化的影响也是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例如张海涛等研究了高速铁路和公路交通系统的影响;李欢欢等研究了环城高速的影响;夏飞等研究了等级公路的影响;柳思维等分析了中部六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胡大胜等则研究了不同类型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的交通规划差异性;马伟等研究了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陈子真等研究了区域城镇化过程中低等级公路的时间效应。这些研究表明,发达的公路交通,能有效促进不同区域间人口、技术、信息、商品、生产资料等经济要素流动,甚至诱发经济要素集中,导致新的城镇出现,从而加速区域经济城镇化进程。然而甘肃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则鲜有研究报道。因此实证分析公路建设对甘肃省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将进一步丰富公路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1 基本数据及分析方法
1.1 基本数据
表1收集了2000~2016年甘肃省的公路运营数据,这17年里,甘肃省公路里程和运营能力都在持续增加,其中公路营业里程数、公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3.1、3.5和8.68倍。由2000~2017年甘肃省人口和就业数据可以看出,2000以来,甘肃省城镇人口数增长了1.93倍,城镇就业人数增长了1.84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了1.86倍,即甘肃省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为了分析公路发展水平对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需要挖掘研究这些数据的相互关系。如果直接对5个公路指标和3个城镇化指标的关系分别进行研究,将获得15个函数关系,变化趋势将错综复杂,很难得出简明结论。因此需要对这些基本指标的关联信息进行合理抽取,才能简化描述方法并获得公正客观的结论,这也是诸多赋权法的设计初衷,本文采用CRITIC赋权法。
1.2 CRITIC赋权法
CRITIC赋权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赋权研究方法,该方法属于客观赋权,既能充分考虑指标数据的相关性影响,也能较好地处理相对强度存在巨大差别的指标数据。采用CRITIC赋权法研究问题时,通常包含指标数据标准化、赋权和综合评价三个步骤。
1.2.1 指标数据标准化
1.2.2 赋权
2 结果分析
采用上述CRITIC赋权法,对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数据特征分阶段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00~2016年的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2007年之前),公路发展非常缓慢,每年仅增加0.013单位;2008~2012是甘肃省公路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5年内甘肃省的公路交通增长了3倍多,每年增加近0.14单位,增速是之前的10倍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之后的公路交通发展增速大幅减少,每年仅增长0.015单位。
图1 甘肃省2000~2016年公路发展水平(X)
对甘肃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类似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同样的,甘肃省2000~2016年的城镇化过程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4年之前,甘肃省的城镇化进程按照线性关系逐步推进,每年增加约0.04单位。2005~2009年的城镇化速度略有减缓,每年增加约0.033单位。2005城镇化水平显著下降,这是因为城镇人口向省外发达地区流失的结果。2009年以后,甘肃省的城镇化速度大幅度提升,每年增加约0.069单位。
图2 甘肃省2000~2016年人口城镇化水平(Y)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甘肃省公路交通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图3给出了2000~2016年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对应于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的散点图。不难发现,甘肃省公路交通状况能划分成低值和高值两个区域,低值区域是2007年之前的结果,仅有历史参考价值。本文着重分析高值区域,即2008年之后的区域。对该区域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直线斜率值高达0.8231,即公路交通发展每增长1单位,城镇化水平提高0.8231单位。这一结果表明尽管甘肃省的城镇化水平与公路交通水平分布较为弥散,但整体上仍显示出较强的线性相关特征,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力地推动城镇化进程。
图3 城镇化水平(Y)与公路发展水平(X)之间的散点图
3 总结
本文采用CRITIC赋权法综合评价了甘肃省新世纪以来的公路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并通过散点图和线性回归发现:甘肃省人口城镇化和公路交通发展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且存在对应关系;此外,甘肃省2008~2016年人口城镇化过程与公路发展水平之间的对应分布虽然弥散,但仍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公路交通每增长1单位,城镇化水平会提高0.8231单位。因此,加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甘肃省人口城镇化的有效手段。此外,甘肃省地处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但这种地位的确立必须以完善的交通设施为基础。甘肃省应抢抓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遇,快速完善甘肃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这不仅能有效推动甘肃省的城镇化进程,也是推动甘肃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涛,陆铭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基于高铁和高速公路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4):33-39.
[2]李欢欢,贾元华,宋广辉.环城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城镇化影响分析[J].综合运输,2005(2):68-70.
[3]夏飞,叶莉,袁洁.中国公路交通与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及其相关性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4):1-6.
[4]柳思维,徐志耀,唐红涛.公路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城镇化贡献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237-241.
[5]胡大胜,杨萍,崔海波.中国交通线路密度与城市化的时空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9):74-76.
[6]马伟,王亚华,刘生龙.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人口迁移:基于引力模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3):69-78.
[7]陈子真,欧国立.公路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城镇化的效应分析——基于区域比较视角[J].兰州学刊,2014(8):143-151.
收稿日期:2018-12-17
作者简介:张雪(1994-),女,陕西乾县人,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城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