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移动模架逐孔进行现浇箱梁施工的工艺,实现桥梁工程施工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进程。简而言之,移动模架就是在高空作业实现将桥梁的预制厂移到桥位,所以其也称作滑移模架或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构造混凝土梁桥的发展历程中,对桥梁的跨径、桥梁的截面类型有着影响作用的是施工技术的变化。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南沙区某桥梁的引桥分北引桥与南引桥,南引桥接主桥至路基工程,墩号为126-150#、共24跨,桥跨布置为(39.0+2×40.0)+3×40.0+3×40.0+3×30.0+3×30.0+3×30.0+(30.0+35.0+30.0)+3×30.0m共8联,桥面宽均为17.35m,为单箱双室断面,均分三梁段A、B、C进行逐孔现浇施工。使用移动模架施工工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作为上部结构,使用钻孔灌注夯实桩的基础,下部结构的实体式墩台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 移动模架系统组成
对于浅滩段地形而言,施工所需要的移动模架系统主要由如下5部分组成。
(1)主梁:数量上可分为两组,二者均位于箱梁下方,每一组又可细分为6根钢箱梁,对整个模架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承载作用。
(2)横梁:此结构位于主梁内侧,通常会设定一定的间距,以此为基准摆放横梁,横梁端部通过悬臂析架的方式实现与主梁的连接,相邻横梁间通过销连接的方式相连通。任何一道横梁均设置了4个支撑点,以此完成对外模板的支撑,同时在千斤顶的辅助下可以灵活地调节预拱度和模标高,以此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3)推进台车:此结构位于支撑托架上,为满足横向位移,引入了四氟板结构,在自身滚动轮的作用下,可以完成主梁的纵向滑移运动,同时还使用了千斤顶,以此可以完成垂直方向的升降运动。
(4)支撑托架:此结构可以为整个移动模块创造坚实的支撑基础,其位于立柱两侧。托架由两个悬臂板梁组成,在斜撑及钢立柱的综合作用下能很好地满足垂直力要求,预应力钢棒之间会通过对拉的方式固定立柱。
(5)门形吊架:除门形工作架、预应力钢棒结构外,还配备了油压千斤顶,其可以实现门形吊架与已经完成浇筑箱梁之间的连接,起到支撑作用。
3 主要施工工艺
每联箱梁分7段施工。从施工工况角度考虑,可以分为3大类:即起始段、中间段及结束段,其对应的长度分别为60m、50m及40m,数量方面首尾两段均只有1段,中间段共由5段组成。
3.1 移动模架的堆载试验
移动模架造桥机直接关乎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诸如挠度以及稳定性等均需要密切关注。对此,选取了右幅75~76号+10m段,以此为基础展开模拟堆载试验。为增强模拟试验的准确性,需要在造桥机外模底设置一系列测点,以5m为间隔展开,同时横断面设置5点,以此测点总量为60个。
基于人工堆栈的方式,导致上载速度较慢,加之测点数量较多,所以每日均需要进行一次测量。在完成堆栈后,观测3d,当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时方可进行卸载处理,而后再继续观测1d。试验表明,相比于理论值,实际挠度值略微偏小一些。
3.2 移动模架的安装
通常将模架放置在陆上75~76号墩位置,完成安装后再移动至80~81号+10m位置。具体操作流程为:①将支撑托架(共计两套)进行吊装,安放在75、76号墩;②将推进台车(共4台)置于支撑托架上;③在上一步基础上吊装千斤顶(共4台);④将纵向主梁(共2根)吊装至推进台车。
3.3 施工流程及方法
逐孔现浇箱梁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逐孔现浇箱梁施工流程
具体施工程序如下:
(1)利用主梁支撑转移三角架。根据墩柱高度配置钢立柱并确保有支点在安装前支撑、栓接立柱。三角架拆除后,重新安装时要先用钢丝绳悬吊于已浇箱梁上转移到前支点完成三角架的转移。再拆除精轧螺纹钢运至前立柱安装。安装时先用钢丝绳将三角架悬挂于墩顶上,待两侧三角架对拉就位后张拉精轧螺纹钢(每根张拉力30t)。主梁落梁、分离、横移。
(2)拆卸后悬挂细辊螺旋钢吊杆;屋面木模板拆除;钢箱梁同时支撑千斤顶,模板与浇注混凝土梁段分离;钢箱梁在纵向移动轮箱滚子上支撑;将对接螺栓横杆进行拆卸;通过交叉升降千斤顶将模架两侧的主梁横向移动。
(3)采用纵向移动过孔。采用前支撑纵向推杆,同步推动模具框架两侧;钢箱梁的临时锁定,模架系统合拢形成整体;钢箱梁内外侧千斤顶同步顶升模架就位,再利螺旋支撑杆微调标高。
4 移动模架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4.1 模架预压
预压是在运动模架系统装配完毕后要进行的。完成预压调整后,即可开始正式施工。其目的是测试运动模架各部件的负载程度和模架稳固性能。首先需要消除弹性变形;而后将获取的实际数据与理论值相比较,以此分析出运动模架预拱值;最后针对前拱值这一参数加以调节。具体分为如下6个环节:①混凝土自重的挠度值;②挠度值;③用抛物线计算枢轴得出钢梁张力产生预应力的反拱数值;④运算得出挠度值,由升降速度计算出数值;⑤全卷线杆伸长产生的挠度值;⑥要控制非弹性导致的变形数据模架。
4.2 线型控制
当两个预应力完成跨越后,随之出现悬臂端向上卷曲现象,这是由于负弯矩所产生的,因此最重要的是完成线性控制箱梁的环节。所以要根据连续箱梁的预应力受力情况,在整个箱体全部施工前完成,这是一个“简单连续”的进程。
4.3 横架横移和纵移
运行前要反复核查连接相关的油路和回路,校正后确认空载调试运行项目,待有序运行时进入下一个过程;在走线过程中遵循统一指令,及时上报油量数值;要及时检查轧机有无松动的现象保障支撑三脚架的稳定性。左右两侧根据统一指挥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及时测量和验证。如果有必要,请事先检查并拧紧。使用前部垂直运动推动顶部和后部垂直升降机以锁定钢箱。
4.4 移动模架施工现浇箱梁施工要点
对于全截面现浇梁而言,浇注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是腹板与地板连接,二者必须在中断处形成相交关系,并且有必要结合现浇梁的加强和预应力孔布局(尤其是马刺地板上的预应力开口非常集中)以及地板接缝是否平整,以保障在支撑墩在施工接头前不出现裂缝。基于浇注顺序的要求,同时顾及内膜结构,因此在纵向序列施工中,混凝土浇注应遵循从墩顶到底端的垂直浇筑顺序。对于逐孔原位现浇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而言,在施工环境方面无须使用大型预制场地,在施工设备方面也无需使用吊梁等设备,因此可以省去支架的拼接及模板的装卸等工作,不仅降低了工作强度,还提升了经济效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模架逐孔法施工作为一种先进可行的施工技术,可使用其进行现浇箱梁施工,例如,当遇到施工条件复杂跨线跨桥而满布支架难以应用或吊车在遇到较高的墩身安装模板困难时,运用移动模架工艺施行现浇箱梁是最佳选择。其优点是工艺简便易操作、工程质量高、经济效益更高,最大化地提升施工效率,辅助设施投入量减少,同时也降低了对桥下地面的干扰和劳动强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卫忠.多跨收折式移动模架平台浇筑连续箱梁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
[2]许阿东.浅谈移动模架在跨海大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4):143-144.
[3]关荣财,单志利,王海波.移动模架现浇箱梁冬季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158-159.
[4]熊孝蓉.多跨收折式移动模架平台浇筑连续箱梁的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7):56-57.
[5]孙玉明,陈安青.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9):68-69.
收稿日期:2018-09-03
作者简介:巴东良(1985-),男,黑龙江方正人,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