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聚焦 > 热点探讨 > 正文

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09-14

  9月12日上午,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公布获奖名单,该奖旨在奖励在中国取得杰出科研成果的科学家。在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公布了三个奖项的得主以及相应成果:袁国勇、裴伟士获得 “生命科学奖”;张杰获得“物质科学奖”;施敏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生命科学奖”获得者袁国勇、裴伟士均为香港大学教授,其中袁国勇出生在香港,裴伟士出生在斯里兰卡。两人的获奖成果是发现冠状病毒(SARS-COV-1)乃是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原,并发现了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EMC/2012(可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物质科学奖”获得者张杰出生在山西,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他的获奖成果是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施敏出生于南京,在台湾长大,现为阳明交通大学及台湾科技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此次大奖表彰他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这些成果促成了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使得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各代集成电路成为可能。

  未来科学大奖创立于2016年,是由企业家、科学家和投资人群体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该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每个奖项奖金约为 650 万元人民币(等额 100 万美元)。施一公、袁隆平等著名科学家曾获得往届奖项。

  在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称,将于2021年11月16日至21日举行未来科学大奖周,届时将组织未来科学艺术展、获奖人学术报告会、学术峰会等活动。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明源)

上一篇:甘肃发现剑齿虎化石 填补“大猫”演化迁徙研究空缺
下一篇:教育部:实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动计划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