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科技创新 > 创新发展 >
  •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8日8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来自基层一线的9位代表受邀分享他们的基层故事,其中三位来自生产制造业的代表动情讲述他们在车间一线、核心技术等领域攻坚克难、大胆创新的故事。  他们的奋斗经历令人心潮澎湃,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众人诠释着科技自立自强必定有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每个人的奋勇争先

    2022-03-09
  • 为小程序点赞 政协委员给政府留言更便捷

      我刚通过小程序提交了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建议。这个小程序高效、快捷、便利,利用数字化技术,有效拓展了听取委员意见建议的渠道。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对2022·委员对政府工作留言小程序赞不绝口。  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更多渠道听取全国政协委员对政府

    2022-03-07
  •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新乡市天盛环保“超强氧化还原废水处理技术”

      承载着亿万人民殷切期盼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第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表达民意诉求,建言献策的平台,更是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和风向标。在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坚持科技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改革开放以

    2022-03-03
  • 《两会关注:解码科技创新》——中国健康茶疗科学家任怀瑞

      弘扬中华民族茶疗文化 打造全民健康新时代  承载着亿万人民殷切期盼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第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表达民意诉求,建言献策的平台,更是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和风向标。在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全媒体特推出爱国奋斗行业典型人物系列宣传活动,深入

    2022-03-03
  • 内网穿透安全高效,花生壳助力医院公众号实时查询核酸检测报告

      近期,伴随复工复产的全面展开,核酸检测需求也相应增加,为了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负责核酸检测任务的医院面临着大量的工作。  除了应对海量的核酸检测需求,核酸检测结果的查询和发放也是一大难题。最近,就有不少网友反映检测报告推送比较慢,在线跟催检测结果。  为了给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服务,减少排队等待时间,已经有不少医院在

    2022-03-02
  • 大模型“画龙”,小数据“点睛” 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

    视觉中国供图  小数据、优质数据应用有其前提,即需要在大的基础模型(预训练模型)之上,通过小数据进行模型的微调,使模型更加精准地服务具体应用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讲,小数据将在未来基础模型完成下游任务时,起到关键的作用。  王金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标配。在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过程中,如果想

    2022-03-01
  • 青海:科技“下沉”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青海,基层科技力量缺乏、科技管理力量薄弱,如何让农牧民从输血变造血,推动科技与需求的全方位耦合,这一高原省份在创新中探索。  2月23日,青海省正式启动首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此举意味着,科技特派员团队将与乡村企业、合作社一对一结合,打造以实用技术成果集成转化及产业化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平

    2022-03-01
  • 构建二十一世纪生态健康体系

      目前,新冠在全球流行,中国人患病和死亡率都低,中国政府对防疫措施做出很大的努力。有一种现象值得大家思考,在海外居住的中国人,同样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偏低,这又是为什么?西医进入中国才近百年,我们的祖祖辈辈没有选择,都是吃中药,他们吃的那些中药,仍然在维护 护佑着我们。  近年来,英国一些科学家经过对木乃伊和古人类骨骼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奇特

    2022-02-28
  • 科技创新为青海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专用型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顺利验收。  这一项目不仅培育出13个适合青海种植的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系,开启了青海省彩色马铃薯育种的先河,填补了国内育成品种中没有薯条专用型品种的空白。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青海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

    2022-02-28
  • 兼顾生态与效益 科特派助高山水稻“走出”深山

    叶胜海在松阳县四都乡的优质稻米鉴定圃选种受访者供图  担任科技特派员,关键在于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主要工作并持之以恒。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松阳人,能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回报家乡,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做好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我感到非常充实。  ——叶胜海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不久前,合作社种出的浙粳优6号大米被评为2021丽水十大‘好稻

    2022-02-23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