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科技大数据 > 科技与文化 >
  • 絮化、粘连、一碰就碎…… 8年时间,如何修复这样的“天禄琳琅”

    部分修复后的天禄琳琅藏书 本报记者 洪星摄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调查发现,馆藏270余部3500余册天禄琳琅古籍中约10%即300余册存在严重的纸张糟朽、絮化、粘连、装帧解体等问题,属一级破损,急需抢救性修复。  1月7日,国家图书馆宣布,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已正式结项。  项目涉及的古籍,已经全部修复完成。  国家图书馆古籍

    2022-01-14
  • 孩子们手中的文化创新

    图① 小猪佩奇队和他们制作的水磨车图②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的同学制作的声光电一体化作品——建筑可阅读,能源巧利用图③ 育华冰冰水车队的同学们正在组装自己的作品——冰冰水车图④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同学正在进行贵州楼上乡村遗产保护语音导览系统的制作与调试图⑤ 来自成都的又双叒叕队与他们的作品——自动水车舂米机图⑥ 清华

    2021-12-17
  • 河西走廊石窟提升“颜值”的颜料从哪儿来?

    视觉中国供图  不同颜料的使用,除产地等客观因素外,还与艺术观念有关,因而颜料贸易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反映出中外不同艺术观念间的交流、碰撞,以及借鉴和融合发展。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拥有大量精美的石窟。这里除了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还有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众多石窟。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及栩栩如生的彩绘佛像,

    2021-11-30
  • 文物医生揭开“千年乱码”真容

    图为文物修复专家们准备将揭取的壁画残片搬至实验室进行修复;图为壁画修复后的真容。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韩休墓壁画《玄武图》修复虚拟展在陕西博物馆官网持续展出,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唐代宰相韩休墓墓室北壁《玄武图》壁画的细腻灵动。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份珍贵的文物曾被盗墓分子破坏殆尽。文

    2021-11-19
  • 全链条布局文物科技创新,为文物穿上科技“铠甲”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次,文物领域发展规划首次升级为国家级专项规划,而且,科技创新一词首次直接写入了规划题目。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规划》设置了专门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链条布局,提出了一些突破性举措,并在重要的业务板块设有专节

    2021-11-19
  • 沉甸甸的米谷穗 映照金灿灿的好日子

      陕北的小米很养人。民间早有此说法。  初秋时节,行走陕西榆林的田间地头,放眼皆是沉甸甸的米谷穗,圆润饱满、金黄鲜亮。  科学检测发现,小米主要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且全面均衡。  榆林米脂小米,久负盛名,从贡米到革命米、致富米,再到乡村振兴米、人民健康米。一粒粒金黄的小米,

    2021-10-27
  • 网络文学 “疾驰”路上要以自律“导航”

      玉渊杂谈  ◎谷中风  近日,《网络文学作家职业道德公约》发布,发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号召。应该说,这既是网络文学界的自律之举,也是行业自觉和自信的表现,值得我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作为新兴的文学门类,我国网络文学发展时间虽然不长,却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庞大的规模体量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根据最近发布的《

    2021-10-22
  • 从故宫铜镜看古人如何造镜子

      嫦娥玉兔菱花镜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库供图  掐丝珐琅山水楼阁图铜镜 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库供图  博览荟  古往今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镜子由于具有映像功能,因而成为人们修饰仪貌的重要生活用具。在古代,镜子主要由铜铸造而成。我国铜镜铸造历史悠久,可溯源至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时期。故宫博物院藏铜镜数千面,为战国至晚清的各个历史时

    2021-10-18
  • 高师平台首次召开“东北区域成果转化工作经验线上交流会”

      2021年10月14日,由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科教融合创新平台(以下简称高师平台)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东北区域成果转化工作经验线上交流会在吉林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召开。  该会议是高师平台首次联合东北区域各大高校召开的工作经验交流会,对于今后促进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

    2021-10-15
  • 数字化让敦煌文物 永久保存,“云”游世界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播放的球幕电影 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莫高窟一改往日的门庭若市。位于九层楼南侧的130窟围起围栏,正在实施数字化保护工作。130窟开凿于盛唐,窟内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俗称南大像。  今年我们加大了数字化的工作力度,现在正在进行莫高窟130窟数字化保护工作,这是唐代的、也是莫高窟最

    2021-10-15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