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科技大数据 > 科技与文化 >
  • 三十万年前华龙洞人容貌复原

      30万年前的华龙洞人面部有什么特征?他们长什么样子?  10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对出土于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的古人类面骨化石进行研究发现,这个生活在30万年前的华龙洞古人类面部呈现镶嵌性形态特征,长得更像现代人,多数面部特征位于早期现代人及现代人类变异范围。这项研究表明,东亚地区人类

    2021-10-12
  • 与中国建筑宗师来一场跨时空“对话”

      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开展  游客在展墙前参观梁思成等人的影像资料  视觉中国供图  梁思成《中国建筑之ORDER》  实习记者 孙瑜摄  走马馆展  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理念具有突出价值,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提出的整旧如旧的保护修缮理念,也成为此后文物保护界长期遵循的原则。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楼的一

    2021-09-24
  • 上海药物所等发现高胆固醇血症促进膀胱癌发展的新机制

      9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黄锐敏团队、复旦大学研究员严俊团队联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教授郭宏骞团队,在Cancer Research上,发表题为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inks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bladder cancer aggressiveness by promoting cancer stemnes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氧化型低密度脂

    2021-09-14
  • 上海光机所等在钙钛矿超晶格激光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微结构与光物理研究团队与多伦多大学教授Sargent团队合作,在钙钛矿超晶格激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钙钛矿量子点具备较低的电子态简并度、接近100%的量子产率以及窄发射光谱的特点,成为潜在的新型激光器材料。然而,由于存在俄歇效应,从飞秒激光泵

    2021-09-10
  • 借力互联网 多出好作品(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

     用好互联网,为影视产业提供发展机遇和创新动力,从而构建开放、智能、协作、共享的产业生态格局

    2021-03-16
  • 让云端成为文艺新引擎(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

     文艺现场从线下到线上,不只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艺术表达和创作的突破。用好技术和网络,让文艺更具生命力

    2021-03-12
  • 多一些“首席科普官” 让“科普之翼”强起来

     近日,关于“上海市数十名医务人员轮番上阵带来具有各自学科特色的演讲,争当医院‘首席科普官’”的报道引起很多人关注。

    2021-03-10
  • 文物保护亟须科技发力

      近30年前,从事地质工作的苏伯民被选入敦煌研究院,成为了一名“壁画医生”。借助科技力量更好地守护千年石窟,是他和同事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2021-03-08
  • 短视频推动文物“活起来”

    从国家博物馆的“针灸铜人”,到河北博物馆的“长信宫灯”;从吐鲁番博物馆的《大唐西域记》,到武汉博物馆的《江汉揽胜图》;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小炕桌与《沁园春·雪》”,到中国科技馆的“神舟一号返回舱”……辛丑年春节期间,《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亮相“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百余件镇馆之宝、国家珍藏由云端“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03-04
  • 数字化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转换

    数字化时代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并且获取信息的内容也开始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关键步骤,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帮助大众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同时又能吸收不同种类的新闻节目信息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

    2021-02-24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