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2019年工作会上,田国立董事长提出了“开启第二发展曲线,创新未来动力引擎”的发展理念,如何在第一条业务曲线与第二条业务曲线之间搭力续势,有机融合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这三大战略,创新探索新金融落地服务方案,成为摆在每个建行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陈超作为建行前海分行分管普惠金融业务的副行长,对此体会尤深。他认为开启第二发展曲线的答案,藏在跳出第一曲线的先行探索中,藏在三大战略的具体实践中。其中,场景式平台模式的服务方案将是金融机构深化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探索方向,而金融科技能力的提升决定业务发展快慢,应会成为保持战略势能持续释放的重要因素。
“金融科技是生产力应成为金融人的思维方式”
建设银行正稳步推进数字化经营,全面推进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建设,围绕“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形成集团化分工协作、企业级统一作战部署的数字化经营作战能力。在数字化经营浪潮中,作为业务分管负责人,陈超深感自身是一个纽带作用角色,承上应保证集团战略能落地,启下应保障业务量质符合战略发展要求,在宏观与微观、战略与实践的转接中,金融科技是生产力逐渐成为他的一种思维方式。
他认为,时代变化趋势要求我们将金融科技是生产力设为银行人的思维方式。现代科技的发展模糊了很多边界,同时引起了各行业的巨大变革,数字化浪潮正在重新定义一切。产业数字化、客户用户化、服务智能化、产品服务化等趋势让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只有依托技术和数据双轮驱动,不断通过金融科技迭代现有业务模式和业务渠道,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金融属性下沉,方能持续转化动能。
认定金融科技是生产力,他积极走近产业互联网,利用科技手段为普惠场景搭台,赋能业务发展。从分管普惠场景以来,他亲自带领业务团队和下辖网点链接资源,走访企业拓展场景平台,确保网点拉得来留得住场景平台。对于业务团队和网点的走访诉求,他从未拒绝。打开他手机日历行程,可以看到他定下的行程闹钟,每天每个时段需要陪同网点走访和协助营销的企业列表排得满档,偶有客户时间变动空出档期,也可以看到他在业务群里喊话安排及时“加塞”走访其他客户。按他的话说,对于网点业务诉求他一直都是两不原则,一是从不拒绝陪同走访和营销,二是从不耽误网点业务流程。方案设计、风控措施和落地环节,他逐户参与谈判,逐步盯紧业务流程。根据场景合作方所在的行业、服务的客群、业务模式、数据结构、风控能力、担保实力等特点,实行一户一策,在风控可控前提下,综合利用金融科技将普惠场景搭起来,将中小企业客户做进来。得益于方案设计中充分运用的金融科技手段,陈超带领前海建行拓展维护了8个普惠场景平台,贷款余额十余亿元,且未有不良情况,普惠场景成为普惠金融业务增长的新引擎,真正实现了科技搭台,金融唱戏,将金融科技是生产力这一定义诠释的淋漓尽致。
“金融科技应该是一种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业务痛点是机会,金融科技能提供解决方案”,这是陈超经常提起的业务心得。建行合作的国内某汽车平台在实际经营中发现了行业中存在的上游开源、下游导流、货运仓储、资金周转等诸多痛点及难题,陈超及其团队在分行产品、业务、技术部门的支持下,与平台公司经过无数轮次的沟通,解决业务模型、数据集合、技术可行等方面问题,同时在风险可控及业务合规前提下先后在方案和技术方面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创新性采用物联科技、智能仓储及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线上贷款服务。在建行金融科技的赋能下,行业由来已久的业务痛点得到较好解决,该平台已成长为独角兽级别的企业,惠及产业链下游普惠客群数千家。
如何开启第二发展曲线,让大象也能跳舞,答案或许没有定式,但是金融科技赋能带来的金融便利性、普惠性及可获得性,已经将答案书写在深圳这片创业之都的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