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发展 > 正文

携手深耕核安全处置晏敏皓团队访问俄科院地化所达成全链条合作共识

来源:中华网 时间:2025-10-30

  6月3日,应俄罗斯最高学术机构——俄罗斯科学院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俄科院地化所”)邀请,中国绵阳科技城特材院院长、西南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修复材料国际科研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晏敏皓研究员率团到访,双方围绕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核素迁移机理等核科技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务实的学术交流与洽谈,并达成构建“产学研”全链条合作模式的共识,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

  俄科院地化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哈米佐夫·鲁斯兰·哈日谢托维奇(Khamizov Ruslan Khazhsetovich)、副所长维诺库罗夫·谢尔盖·叶夫根尼耶维奇(Vinokurov Sergey Evgenievich)及俄科院地化所国际合作负责人蒂莫妮娜·奥尔加·康斯坦丁诺夫娜(Timonina Olga Konstantinovna)全程参与了本次交流。

  顶尖机构:聚焦共同挑战

  俄科院地化所隶属于俄罗斯科学院,成立于1947年,是全球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其研究方向涵盖同位素地球化学、放射性元素分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尤其在月壤成分分析、核工业材料研究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和国际影响力。晏敏皓团队在放射性核素高效分离材料、核素迁移机制研究及核废物安全处置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双方在核科技领域,特别是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共同目标。

  深度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访问期间,俄科院地化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哈米佐夫·鲁斯兰·哈日谢托维奇召开高级别会议,集结所内科学理事会30余位专家,共同聆听了晏敏皓研究员的两场专题学术报告。其一,聚焦前沿基础研究,报告主题为“应用小角散射技术研究地质处置环境中放射性核素与介质矿物的相互作用”(Investigation of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Radionuclides and Minerals in Geological Disposal Environments by using Small-Angle Scattering Techniques)。晏敏皓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利用小角散射等先进技术,在深地质处置领域,特别是在揭示放射性核素与屏障矿物微观界面反应机制和迁移行为方面的长期研究成果。其二,面向科技成果转化,报告主题为“放射性核素高效萃取分离材料的全国产化研制与产业化应用”(High-efficiency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aterials for Radionuclides: Fully Localized R&D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报告重点展示了团队自主研发并已实现产业化的放射性核素萃取分离材料(国产核级萃淋树脂、放射性废油固化树脂等)的性能特点与实际应用成效。

  两场报告全面呈现了晏敏皓团队在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获得了俄方专家的高度评价。交流尾声,俄方研究人员齐声合唱中国歌曲《东方红》,以真挚的举动表达了对中国同行的友好情谊,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务实洽谈:携手共绘核科技合作新篇

  学术报告会后,双方在哈米佐夫所长办公室进行了深入的工作会谈。会谈中,双方在人才联合培养、大型科研平台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晏敏皓研究员提出了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储备-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全链条合作模式的构想。经过具体磋商,双方明确将重点在深地质处置屏障材料联合研发、极端环境下核素迁移行为模拟研究等领域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这些合作方向紧密结合双方的研究优势,旨在共同应对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的核心挑战。

  文化共鸣:科学精神跨越时空的对话

  俄方邀请晏敏皓团队参观了研究所的地外物质博物馆和以研究所奠基人维尔纳德斯基命名的博物馆。在月壤与陨石展区,中方成员深入了解了俄方在行星物质化学分析方面的丰富成果。在维尔纳德斯基的展厅,晏敏皓研究员受邀题写留言:

  “

  这段题词表达了对科学先辈的敬意和对未来合作的期许。

  迈向实质性合作新阶段

  此次访问成果显著,为双方在核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哈米佐夫所长在总结时表示:“科学无国界,与晏敏皓团队携手不仅能解决自身技术需求,更将为全球核安全治理提供东方智慧。”晏敏皓研究员也总结道:“从实验室到博物馆,从技术突破到精神共鸣,此次交流印证了科技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桥梁。”

  此次访问标志着晏敏皓团队与俄罗斯科学院在核科技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以具体项目为牵引、涵盖研发到应用全链条的实质性新阶段。

上一篇:从优篮子到 JOBY:唯迹科技的全球化成长之路
下一篇:晏敏皓团队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深化合作共绘科研与人才培养新蓝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