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发展 > 正文

晏敏皓团队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深化合作共绘科研与人才培养新蓝图

来源:中华网 时间:2025-10-30

  作为莫斯科之行的收官之站,晏敏皓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于6月5日应邀访问俄罗斯顶尖学府——莫斯科国立大学。通过学术报告、高层座谈及重点实验室考察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互动,双方在放射性核素生产、应用等领域达成多项实质性合作共识,进一步夯实了中俄双方科研合作基础,标志着双方关系迈入以项目为牵引、涵盖全链条的新阶段。

  莫斯科国立大学成立于1755年,时值建校270周年,是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学府,QS世界大学排名长期稳居全球前100.学科以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研究享誉世界,培养了13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68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同步加速器辐射源,是俄罗斯唯一具有独立学术自治权的高校。

  学术前沿:线上线下交融,激发创新思维

  访问伊始,晏敏皓研究员应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副院长、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主任Kalmykov Stepan Nikolaevich院士、莫斯科国立大学剂量和环境放射性实验室主任Vladimir Petrov教授之邀,在该校放射化学教学楼做了两场专题学术报告。报告采用“线下主会场+线上直播”的形式,面向放射化学系师生及研究人员。报告系统展示了团队在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高选择性放射性同位素分离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提问交流环节,中俄学者围绕“高选择性吸附剂设计原理”、“核废料处理工程安全性”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技术路径的异同点、跨学科协同的可能性等交换了建设性意见,现场学术氛围专注而活跃。

  高层共识:以“蜀锦”为媒,缔结科研合作新纽带

  随后,晏敏皓研究员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副院长、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主任Kalmykov Stepan Nikolaevich院士进行了富有成效的闭门座谈。双方重点围绕“联合人才培养”、“极端环境特种材料研发”、“放射性物质检测技术创新”三大核心领域展开务实磋商。会谈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将建立定期学者互访与交流机制,并积极探索共同开展面向实际应用需求的科技合作项目。为象征合作精神,晏敏皓研究员向俄方赠送了体现中国文化精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寓意合作如“经纬交织,互鉴共赢”,Kalmykov Stepan Nikolaevich院士则回赠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学院百年徽章,双方互换名片并合影留念。

  实验室探访:确认互补优势,规划联合攻关

  当日下午,在Vladimir Petrov教授的陪同下,晏敏皓团队实地考察了莫斯科大学放射化学、生物化学及材料化学三大重点实验室。在放射化学实验室,俄方展示的关键核素分离纯化技术引起了中方团队的浓厚兴趣。基于技术互补性和共同的研究目标,双方现场确认将在“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功能材料”、“高效放射性核素分离新材料”等方向启动联合预研工作,并计划于2025年底前形成具体的合作实施方案。

  迈向全链条实质性合作

  此次莫斯科国立大学之行成果丰硕,为双方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约定,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材料化学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领域的优势,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储备-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合作模式。这一合作框架的确立,标志着晏敏皓团队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伙伴关系迈入了以具体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为支撑的实质性新阶段。双方期待通过紧密协作,汇聚智慧,共同推动核废物资源高效回收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为应对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挑战贡献力量。

上一篇:携手深耕核安全处置晏敏皓团队访问俄科院地化所达成全链条合作共识
下一篇:最后一页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