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已经将节能减排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电网公司来说,建设智能电网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电力计量的自动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由原有的符合控制和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的,由于低压客户数量庞大,且变化频繁,目前台区线损管理中普遍存在户变关系不清、抄表质量不佳、三相不平衡、窃电、计量故障等管理原因导致线损异常,给电网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台区线损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上的损耗,即户变关系不清、抄表质量不佳、三相不平衡、窃电、计量故障等。所以,我国近年来开始推行智能台区管理平台的建设,并在各电力公司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分析的台区管理与智能电网的理念一脉相承,将台区线损、台区用户用电监测与计量自动化系统接轨,成为以后台区管理模式改革最理想、最有利的条件。
1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和四分线损概述
1.1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了诸多先进的技术,如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能计量技术、电力营销技术以及数字通信技术等,能够实现对于整个系统内电能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综合分析。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同时借助电力专用通信网络和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两个渠道为通信载体,运行更加可靠。同时,在系统内同构设置不同的计量点,通过多个计量点的测量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因此,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于整个电网系统的自动管理,而且有利于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实现各种先进的功能。
1.2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的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自动化终端、系统主站和通信信道三部分。其中,系统主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对系统中各种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而自动化终端的作用是对线路中现场计量点的实时信息进行采集汇总,并传输到计算机中,同时会对主站发出的各种命令进行接收;通信信道就是连接自动化终端和主站的通道桥梁,借助通道完成各种数据的传输,同时实现对整个系统中数据、业务的分址以及信息调度等。
1.3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功能不同,电力自动化系统又可以划分为低压集抄系统、配置监测计量系统、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和厂站电能计量遥测系统四个小系统。这四个系统功能作用各有不同,通过配合作用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其中,低压集抄系统主要在营销服务中使用,通过分析统计线路中的损耗情况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参考;而配电监测计量系统主要是完成报警工作,如果在系统运行中出现危险,该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会将在线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安排合理的方案进行处理,降低线路中的损耗,有效扼制偷电现象的发生,实现电网监管。用户负荷管理主要是针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监管,对用电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升用电质量,保障正常供电;而厂站电能计量遥测系统是针对整个系统的线路损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时监测系统中的负荷,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1.4 四分线损概述
所谓四分线损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分四个方面对系统的线损情况进行管理。(1)分压管理。从整个系统的运行角度,对系统中不同的电压等级下具体的线路损耗情况进行分析。这种管理需要对规定区域内的电压等级等进行分析考核,再具体对不同等级下的损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分区管理。根据电力供应涉及的行政管理单位对供电区域进行相应的划分,对不同区域内的线路损耗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相应的线路损耗情况,计算区域内的线损率。(3)分线管理。根据供应运行线路的不同,对线路损耗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同时对线路中的各种主变设备等进行分析考核。(4)分台区管理。也就是根据管辖区域的不同,对公用设备中的线路损耗进行分析管理。
2 电力计量自动化中线损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线路损耗不可避免。电力网路运行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线路损耗主要分为管理线损和自然线损两种。导致线损的主要原因是:
2.1 变压器容量不当
在线路中选择的输配电变压器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不匹配,容量过小就会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增加变压器损耗,容量过大在运行中就会出现轻载甚至空载运行的情况,使系统中的电能损耗增加。
2.2 配电网布局不合理
合理的布局是保障电力输送质量的关键,也是影响线路损耗的重要因素。如果配电网布局不合理,选择的导线尺寸不合适就会加剧线路损耗。比如,供电位置与负荷地距离比较远,传输线路过长,线路损耗就会增加,如果选择导线截面不够大,电流传输时就会增加能耗损失。
2.3 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线路损耗
在电力系统的输配电传输中是使用三相传输的模式,但是在运行中三相负荷容易失去平衡,一旦平衡度超过20%,配电传输的中线中就会出现电流剧增的情况,导致线路中的损耗增加。
2.4 计量装置问题
计量装置也是造成线路损耗增加的一种原因。一方面是计量装置质量问题,在计量中不能准确计量,造成电量损失;另一方面是选择的计量方式不合理,尤其是高供低量问题的出现会增加线路中的损耗。另外,如果选择的回路配置不合适也会增加电能损耗。
3 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的线损问题比较严重,严重损害电力企业的利益,必须对线损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一些电网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其供电电路中设备老旧,负荷分布不合理,在运行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线路损耗;在个别地区存在各种偷电行为,加重了供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再加上季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线损管理已经成为供电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要研究探讨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更好地发挥电力计量自动化的作用。
3.1 建立模型
在线损管理中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建立与线路损耗相关的模型,借助线路损耗管理模型,一方面能够对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线路损耗以及计量点的线损情况进行分析。线损管理模型对线路中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如果出现运行异常的情况就可以自动进行调控。同时,可以利用电力计量自动化产生的各种数据建立常规数据模型,对运行中的实际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及时掌握线路损耗情况。利用模型进行线路损耗管理能够提高线损率的精度,保障数据的真实性。
3.2 形成报表
线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分压、分线、分区和分台四分管理,具体工作就是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统计管理,将所有的结果汇总为线损报表。而电力计量自动化的应用可以直接形成各种线损报表。除了四分线损报表之外,利用电力计量自动化还可以对不同时间段的线路损耗情况进行评估对比,如某日线损情况等。通过及时提供相应的线损报告数据,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一线实际运行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处理,评估线路运行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更好地保障电力正常供应,保障电力企业的效益。
3.3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是电力计量自动化的重要功能,在线路损耗管理中应用监测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线路损耗情况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多维度的监测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问题。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对监测节点位置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各种数据进行监控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末端设备中。而末端设备则可以完成对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分析处理。另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借助监测系统能够提升自动化控制的精细化水平。通过电力运行系统与电力营销系统的结合,将运行数据导入营销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营销管理工作,降低由于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的损失,在降低线路损耗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
3.4 自动统计
在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借助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于线路损耗的自动统计。在自动统计的前提下,结合四分线损的相关方法能够提升统计管理效果。在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中,可以根据电压情况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周期统计电力损耗,研究电力损耗与电压等级之间的联系。在传统模式下,电力系统中线路比较多,线路的长度也不容易估算,因此难以实现对于物力及人力资源的准确统计。引入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分担统计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也有利于及时处理故障。
4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例分析
以某地区某供电局为例对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该局在前几年引入使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将地区内3300多台负荷终端全部接入计量自动化负荷管理系统,实现98%左右的覆盖率、在线率和数据完整率。同时,在配电计量监测子系统中接入2000台配变终端,数据完整率在98%以上。借助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区域内的各种设备的线路损耗数据进行统计,包括公变、转变以及场站用电和通电线路等所有的设备设施。同时实现对于低压线路及设备中运行状况的集抄,对各种线损数据进行分类筛选。一方面能够实现对于整个区域内的自动化超表,另一方面能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所有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根据用户情况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这也为后续的电能质量检测、线损管理、永华检查以及电网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供更加丰富的需求侧管理服务项目,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效率,对系统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较少不必要的资源输出,降低电力企业服务工作的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5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线路损耗对供电企业的运营发展有诸多不利的影响,对于线路损耗的管理是供电企业的重要课题。而电力计量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线损管理的效果,从各个方面解决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线损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对于电力计量自动化和线路损耗的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更好地降低供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保障供电企业的效益,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超.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1).
[2]徐海蓉.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5).
[3]高彬.计量自动化在县级供电公司配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5).
[4]姜贵利.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J].大科技,2016,(35).
[5]陈家和,贺婷.电力系统中计量自动化及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22).
(作者张昌庆供职于琼中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