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信息的各个发展领域中,电子信息控制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优势是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有助于实现信息发展系统的快速研发、设计和应用。特别是近年来科研领域不断诞生新成果,电子信息技术在控制系统中发挥了最大的价值,不仅有效提升了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奠定了基础。
1 我国电子信息系统设置
1.1 MSTP单元设置
核心层网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向上对接运营商骨干网络,向下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传输通道。因此,核心层的建设规划应首先以其网络容量以及业务颗粒都以大容量为出发点进行考虑,其次需要考虑的是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要素。总的来说,核心层必须要求支持大的带宽和网络自愈功能,以保证网络的高性能与健壮性。目前企业级光通信网络系统,基于2.5G的网络应用较为广泛,10G网络系统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在许多特大型企业的核心层骨干网络中已有成熟的案例。基于上述情况,在构建大型企业级光通信网络时,如果在核心层通道数据流量较大,可以考虑建设10Gbit/s的SDH系统。但是在充分考虑到企业业务繁多和企业规模的情况下,如涉及办公网、生产控制网、视频监控网、语音通信网、视频会议专网以及小区宽带业务等,10Gbit/s系统仍无法满足用户要求,建议考虑在核心层应用10G/2.5G+WDM的解决方案。选择WDM技术主要是考虑到该技术适用于传输距离远的场景,如果资金充裕,建议选择大容量、功能更完善、技术相对也比较成熟的DWDM系统。如费用有限,则可以考虑选择CWDM系统。
MSTP设备主要考虑部署在汇聚层,通过在汇聚层的功能实现,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多业务接入、汇聚、疏导以及调度能力;实现业务高效传输、路由选择以及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功能。
汇聚层网络主要实现多种类型业务的汇聚以及网络大范围的覆盖,该功能的实现可以保证网络上部署更多的汇聚业务节点,从而进一步扩大的汇聚层网络边沿接入环路的范围,最终实现企业级光通信网络最大范围以及最大密度的覆盖,而且当有新增业务节点接入时,可以快速的实现节点业务接入与汇聚。同时对于业务量大、带宽需要较高的区域,可利用多个汇聚层节点共同接入的方式来实现业务的快速可靠传输。
相对于接入层来说,汇聚层传输距离较短、接入类型较多,所以一般在汇聚层组网建议采取10G/2.5G的MSTP技术。
接入层面向最终用户,且接入业务种类繁多,主要有以太网、POS、GE、2M、155M/622M/2.5G、ATM以及DVB等业务,所以要求接入层设备必须具备可靠的多业务传输能力以及较灵活的扩展性,利用接入层设备组建多业务接入传送网。接入层设备主要有155M/622M的MSTP设备和2.5G的SDH设备,通过对接交换机、路由器等数据通信网络产品,从而搭建企业通信网整体网络系统。
1.2 组网架构设计
确定企业级光通信网络的组网技术以及设备后,选择合适的网络架构也是网络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常用的企业光通信网主要有以下几种网络架构:环网架构:通过多个环网的嵌套和堆叠,可以实现网络中任意两点间的业务直通,环网架构存在较多的跨环业务,因而组网较复杂。分区、分层架构:该种方式主要对网络进行区域划分与层次划分。对MSTP核心节点实现局向优化,这种架构的网络相对比较简单。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增长,以及业务突发性强等特点,对企业光通信网带宽动态分配机制的需求日益凸显。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根据企业所需的网络规模以及业务分布的密度,主要采用环网架构和分区分层架构组网。同时,考虑到在距离较远、分布比较偏僻的网络节点的网络建设成本等因素,采取环形架构组网会造成成本投入过高。这时,可以根据分支节点的分布以及地理位置等世纪情况选择链形结构组建网络,如果对网络有保护性的需求,可采取链形保护。
1.3 组网设备选型注意事项
基于新一代MSTP技术的设备,通过升级换代以满足企业网络扩容和网络间互连的要求。因此,在建设企业光通信网络的初期,应综合考虑网络性能、业务规模、投资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从而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高性价比网络系统。
构建企业级光通信网所选用的设备应能支持以太网QoS,充分利用MPLS技术的优势引入智能适配层置于SDH/SONET与以太网之间,通过使用二层交换技术与分组技术,可实现对QoS、VLAN地址重用以及光虚拟专用网等业务的支持。基于上述要求,在选择组网设备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3.1 有力的保证数据业务的QoS
将MPLS技术内嵌入MSTP设备后,MSTP设备能够提供对环网的保护以及拓扑的自动发现,并且在端到端的QoS业务提供可靠的保障。该功能可以有力地保障现有网络平滑升级过渡至新网络,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设备投资。
1.3.2 提供多类型物理接口接入
鉴于MSTP所处网络的位置,要求系统应能提供类型丰富的物理接口从而满足不同终端接入的要求。首先要求新型网络能够完美的兼容SDH网络业务,其次能够提供业务的灵活接入,尽可能的减少网络升级所需的投资。
将分层次和分区域的划分原则结合起来组建网络,将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的区域A使用一个厂家的设备,而区域B的汇聚层、接入层考虑使用另一厂家设备。该方案的优势在于网络扩容时设备厂家可以形成竞争的局面,可降低网络扩容投资成本,缺点在于扩容后核心层、汇聚层以及接入层都会出现不同厂家的设备,对网络的互连互通性会造成影响。目前来看,二层以太网业务交换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如果在传输网络中将业务直接接入以太网口,会因为添加额外的协议转换设备而造成投资成本提高。而且,多厂家的设备共同组建,对于实现端到端的业务配置又是一个挑战。
2 电力通信技术在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系统中的相关要点
2.1 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不仅有着强大的以太网组网能力同时他的交换机方式通信协议也不是很复杂。环型、树型、链型以及混合型等结构是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组网方式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的类型。建立于TCP/IP上的通信协议数据是配网的通讯数据,采集终端到配网自动化主站。
2.2 载波通信电力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指专门调制解调器的借助,并且对相关的信号进行调整将信号加载到现有的电力线中进行通信传输的技术。电力载波通道能够依附配电线路从变电站至达配电站,同时配电载波网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依据不同的电网运行方式及时对通信网的结构做出改变。
2.3 无线专网
电力配网通信的必要补充是电力无线专网,WiMax、McWill、LTE等是现有的主要技术。3G的演进技术则是LTE,被称为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在3G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相对于3G增强了其空中接入技术。在能够在宽带下20MHz频谱提供下行100Mb/s与上行50Mb/s的峰值速率。
2.4 无线公网
相对来说,2G与3G技术是无线公网主流方式。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是瞬间的事情,欲速则不达,它是一个缓慢并且持续向前的一个渐变的过程。1G(模拟网→)2G(数字通信)→3G→3G+(LTE)→4G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路线的一个过程,一步步向高速数据业务前进。
2.5 PON
光配线网中间不包括任何的电子器件或者是电子电源,全部都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所组成的被称为无源光纤网络。EPON和GPON两种主流技术是PON技术的内容,目前来说是在配网通信中最为基本所使用EPON技术。EPON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运用以太网协议在链路层,利用EPON的拓扑结构来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
2.6 对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深入应用
2.6.1 安全巡视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范畴内,最常用到的就是机器人自动行走功能要点,其使用优势在于可以对平时的生活动态进行有效记录,及时发现安全风险。比如可以对老人的突发疾病予以检测,及时反馈给身边的人,能够有效保证老年人的生存指数。
2.6.2 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获取重要家庭信息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发展阶段,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一般都会在外打拼,所以会出现空巢老人现象,他们常常觉得内心孤独。此时,可以有效利用智能机器人的语音功能,为老人进行广播和日常交流,还可以记录老人想对子女说的话,方便沟通。
2.6.3 智能机器人的家庭灯光控制技术
因为每个家庭都会安装许多家用电器,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在实现全自动照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自身带有的遥控感光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室内全部电气,这样,如果你某天忘记关灯,智能机器人就可帮你关灯。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日益完善,在各项科研成果日益丰硕的当今时代,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而且电子信息技术包含的范围与涉及的知识要点很多,因此,研发的脚步不能停止,必须不断挖掘其使用潜能,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未来社会,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便于相关部门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彭亮.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之集散型控制系统[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7).
[2]方翊.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0,(12).
[3]周文奇,韩晓玉.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运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5,(21).
[4]梁爽.电子信息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
(作者张超系徐州市伟思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