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危险品物流运输也获得了不断发展的机遇,但是在危险品物流运输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因为危险品物流运输具有流动性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危险品可能不会在特定的一个区域发生事故,而是在未知的区域内发生未知的事故。在这个条件下,一定要强化区域的纵向协同和横向连通。因此,强化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对于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构建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要综合整体进行考虑,从危险品物流事故发生牵涉的各个部门协同起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具体涉及交警、消防、安监、运管、医院、运载介质类别所属主管部门(如燃气由城管委主管、毒品由公安主管、压力容器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管等),共同构建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机制,明确每一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好危险品物流信息的共享化、透明化。一旦出现危险品物流事故,需要各个部门集结区域的救援资源和救援力量进行集中救援处理,减少危险品物流事故带来的损失。
图1 区域协同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单位组织架构
一般的区域协同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单位由区域应急指挥中心、区域应急管理中心以及区域分散的救援执行单位组成。在这个有着严密逻辑层次的结构中,区域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整体调度的核心地位,具备非常专业的调度指挥救援人才和救援单位。当出现危险品物流事故后,区域应急指挥能够及时有效地下发救援方案,对各个区域救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各个区域之间和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危险品物流事故救援的有效开展,提升危险品物流事故救援的质量和水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管理过程中主要是由交通部门将事故通知属地安监,安监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
区域应急管理中心是一个分散式的单位,在不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设置,主要是直接领导下级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将事故现场和救援进展真实的反馈给区域应急指挥中心,引导区域应急指挥中心做出相应的救援指令。一般区域应急管理中心处于一个纽扣的位置,先是将危险品物流事故信息搜集反馈给最高的区域应急指挥中心,然后调度自己区域内的救援力量进行救助,区域应急指挥中心再将指令下发到事故周边的区域应急管理中心,周边的区域应急管理中心调度内部的一些救援力量到危险品物流事故所在地开展救援工作。
执行救援单位主要任务就是直接参与到救援工作中去,听从上级的救援指令和安排,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危险品物流事故现场。各个区域的执行救援单位主要包含公安部门、消防部门、交通部门、医疗部门、环保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安监部门、事故属实行业管理部门、社会行业中专业应急队伍等,公安部门负责疏散事故发生区域的群众,保护当地群众的安全;消防部门主要控制住事故,有效地对事故进行处理;交通部门主要是要疏散好事故发生区域的道路交通,防止出现事故引发的连锁反应;医疗卫生部门主要是要对危险品物流事故造成的人员受伤情况进行救治;环保部门要及时评估危险品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做好后期的环境处理预案;后勤保障部门要积极的调度配置好救援需要的物资;安监部门需要负责疏散群众,最好对事故现场的监控和保护;事故属实行业管理部门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明确责任归属,做好以后危险品运输事故的防范;社会行业中专业应急队伍要积极地到事故现场参与救援行动。这就是一整套完善的区域协同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2 构建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要增加危险品物流事故管理信息的透明化和共享性,充分发挥信息的时效性价值,只有让参与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的各个救援部门掌握有效的信息,才能做好区域协同的救援处理工作,提升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这就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系统。
区域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一定要有完善的信息发布模块、信息报警模块、信息指令模块以及信息检测处理模块。这些信息管理模块的有效使用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管理系统以及应急处理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的有效使用,可以对危险品物流事故从运输的源头、运输的过程、运输的环境以及运输事故进行实时有效的检测,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危险品物流运输的状态,让不同区域的部门协同起来针对危险品进行有效的监管,防止危险品物流事故的发生。
3 构建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资源管理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运输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能快速高效地处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突发事件,同时督促、指导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车辆自救,控制事故恶化,防止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次生、衍生和耦合等二次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优化配置好危险品事故发生后的救援资源和救援人员,救援人员主要包含救援领导决策人员、救援领导人员、直接救援人员、协助救援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媒体传播人员等,救援人员是整套体系的核心。救援的物资资源主要就是包含一些救援设备、后勤保障物资等,是落实好危险品物流事故救援行动的外在体现。
各区域需要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各类危险品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通过费用支持购置抢险工具、定期分享应急抢险经验、抢险技术交流、跨区域应急演练等,同时建立固定的危险品收储基地后设置各区域各类别危险品收储企业,制定收储流程及制度,确保应急处理的后续处理。
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管理主要从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进行开展。纵向协同指的就是发生了比较小的危险品物流事故直接由区域内的直接救援单位开展救援行动,进行处理。而出现重大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后,则需要区域管理中心在区域协同的信息平台上发布事故信息,通过区域指挥中心的调度配置,能够有效地处理好当地不同部门的上下级关系,完成好对危险品物流事故的救援工作;如果发生了特大的危险品无路事故,所在区域的救援力量无法完成救援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地区间救援部门的协同合作,由区域指挥救援中心直接进行跨区域调度,合理的选择救援力量,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区域横向的人力资源协同具体就是指在一个等级层次的救援人员协同开展,全面配合不同区域的救援工作,做好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的支持。一般开展横向区域人员协同,其他区域的救援人员主要起到辅助作用,这需要一个具有一定等级和威慑力的指挥单位进行调度。
区域协同中的物力资源协同管理是对一些救援设施和救援物资进行有效的跨区域调度。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度好区域的物力资源协同,就会导致救援物资的浪费或者救援物资不足,这对危险品物流事故救援工作的开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救援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就会错过最佳的救援时间,影响整个事故救援处理的效果。而救援物资不能合理地配置好,人们就会对救援产生疑问,因此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必须要强化对应急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管理,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4 构建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车辆信息化共享平台
有效落实危险品物流事故响应,就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车辆信息化共享平台,主要是通过危险品车辆GPS北斗监控以及电子运单信息化管理进行的。通过危险品车辆GPS只明确事故车辆的位置,及时做好事故现场定位,电子运单信息化管理可以明确事故中危险品的种类、性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援。
5 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响应步骤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切实落实预防监测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率。在应急处置上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分级负责、专业处置”的原则,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与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快速高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减少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危害。在开展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要明确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响应的步骤是在信息平台系统以及区域救援资源协同的基础上开展的,主要就是所在区域的危险品物流运输出现了事故,事故所在区域的相关部门会收到报警,事故车辆的内部信息会通过信息平台传输给应急管理中心,这样危险品的种类、性质就快速得到把握,方便后期有针对性的救援;应急管理中心接收到具体事故信息后,最快速地进行救援方案和救援指令下达,有效地调度好区域内救援人员以及救援物资,协调各个救援单位部门开展救援。如果区域内的救援力量达不到救援要求,则应急管理中心需要向应急指挥中心发送事故信息,区域指挥中心就近选择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区域进行救援力量调度,快速地参与到事故救援中去,减少危险品物流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6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构建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管理机制,设置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对区域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与救援物资进行优化合理的配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张秀珍.基于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1).
[2]王海燕.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
[3]苑久富.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作者系广州市喜威物流有限公司城市燃气施工安装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