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8-04-23

1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

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再创新高,达到1944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881万辆),增长率为12.8%。但是与此同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在各类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中占比高达78.8%。

根据调查总结可知,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人、车、路、环境4个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失衡所致。本文从道路设计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探讨安全理念下的道路设计要求,以期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行安全性。

2 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

道路是交通的载体,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相关统计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有:道路几何特征、道路交叉、路面状况、交通设置等。本节主要从道路设计要点出发,具体分析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

2.1 道路线形设计方面

1)直线。在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是最常用的线形,设计简单、方向明确,但过长的直线简单乏味,极易导致行车人员出现厌倦、疲劳的状态,存在安全隐患。

2)圆曲线。曲线分为平曲线、竖曲线。平曲线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离心力的大小,车辆稳定性受离心力作用的影响。车速相同时,圆曲线曲率越大,离心力越大。凸形竖曲线半径过小不利于驾驶员视距,凹形曲线半径过小则会导致汽车下坡行驶车速过大,引起机动车摆动。

3)道路线形组合。不良线形组合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线形骤变、“断背”曲线、平曲线内若干纵断面反复凸凹、转弯半径较小的平曲线与陡坡组合等。

2.2 道路交叉口设计方面

道路交叉口处交通量大、冲突点多、视线盲区大,若是空间规划设计不合理极易导致交通效率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交叉口冲突区域面积过大、车道不匹配、路缘石半径过大、实体(交通岛和绿化带)或划线渠化不够、标志缺乏或设置不规范、无障碍设施流于形式、行人过街设施规划不足等。

2.3 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和无障碍设施设计方面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机动车、行人也是需重点考虑的对象。若未能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和无障碍设施设计等,极易导致非机动车道、行人等利用机动车出行,交通安全风险大大增加。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可为盲人等特殊人群出行提供方便,保证期人身安全。

2.4 交通标志设计方面

交通标志主要诱导驾驶员的行为,因此交通标志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通过交通标志设计合理设置,可帮助实现交通分离、维护交通秩序,同时其也是交通执法的依据。

3 安全理念下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3.1 道路线形安全设计

3.1.1 直线设计

城市道路,主要呈方格、放射环形,设计车速低、有交通信号管制,停车次数较多,采用通视良好的直线,对驾驶有利。在设计直线长度时,需严格遵循《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保证交通行驶安全。

3.1.2 曲线设计

1平曲线。为保证交通行驶安全,平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式(1):


3平纵线形组合。平纵线形组合要求满足汽车运动学、力学要求,考虑行车人员的视觉、心理特点,平纵面线性指标大小均衡,确保道路线形在视觉上可自然诱导行车人员视线,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如避免在长直线路段上设凹形竖曲线,避免转弯半径较小的平曲线与陡坡组合等。

3.2 交叉口安全设计

交叉口安全设计要点如下:(1)确定交通流主从关系,优先选择“T”形、十字形交叉;(2)避免5条路以上的多路交叉;(3)交叉角度以接近90°为宜,避免位错交叉、倒角交叉等情况;(4)交叉口面积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以有效缩短车辆通过时间;(5)加强车辆右转限制性设计,强制降速,保证交叉口交通安全;(6)信号灯设置在交叉口出口道的右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信号灯绿灯时间;(7)当交叉口进口道附近是急转弯、上坡等,需设警告标志,确保行车人员提前了解路况,减少安全事故。

3.3 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和无障碍设施安全设计

1)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保障行人通行安全,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处于同一平面时,人行道需设在外侧,有条件的可进行绿化隔离,切实确保行人安全。

2)合理设置针对行人过街和无障碍设施,保证行人过街、骑车者过街安全,车站、过街设施、人行道等处,合理规划缘石坡道、轮椅坡道、盲道等,保证相关群体出行安全。

3.4 交通标志安全设计

1)整体布局,交通标志间、交通标志与其他交通设施间需协调统一,内容一致,无矛盾。

2)合理设置引导标志,正确引导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交通参与者,不发生错误行驶。

3)充分考虑行车人员对标志信息的感知、识别、理解情况,根据速度、反应时间确定合适的交通标志设置位置。

4)充分考虑道路附属设施、其他构造物对标志的遮挡情况,保证标志视认性良好。

4 实例分析道路安全设计效果评价与改进

4.1 工程概况

某城市一条次干道路长10km,设计车速为40km/h,红线宽25.42m,1块板,双向4车道。根据调查,此道路双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高峰小时交通量分别为3000pcu/h、3500pcu/h、10000人/h,行人过街采用过街天桥,道路横断面见图1。

 

1 横断面设计原方案

4.2 道路安全设计效果评价

从交通设计的微观层面入手,依据交通效益、交通安全性、土地使用效率和环保性4个准则,对此道路设计效果进行评价。此设计方案评价等级为二级,不太满足要求,经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1)机动车饱和度低;(2)行人人均占有宽度偏窄;(3)栏杆分隔机非车流安全性低;(4)绿化率偏低。

4.3 道路设计改进建议

经评价分析,本道路设计方案的调整方向有两点:提高安全性;提高绿化率。调整限制条件有三点不变:机动车道数不变;红线宽度不变;人行道不变。由此,提出改进建议如下:

1)缩窄机动车道,设机非分隔带,具体横断面如图2所示。此设计方案评价等级为二级,可进一步改进。

 

2 改进方案一

2)设中央分隔带,采用人非共板形式,具体横断面如图3所示。此设计方案评价等级为一级,此时已基本无调整可能,若无其他如工程量方面的要求,此方案可作为最终设计方案。

 

3 改进方案二

5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道路设计是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设计中,需全面落实安全理念,确保道路线形、交叉口设置合理,做好交通标志安全设计,重视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和无障碍设施设计问题,加强道路设计效果评价,合理调整、改进,切实保证居民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董熙强.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D].交通世界,2017,(29).

[2]聂进,吴京梅,吴玲涛,等.基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的城市道路限速值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7).


收稿日期:2018-03-05

作者简介:张波(1984-),男,重庆人,成都中方信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路桥技术。

上一篇:浅谈管箱法兰螺栓的预紧与控制
下一篇:10kV单侧电源线路保护整定计算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