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人类医学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医药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形成了药食同源等极具价值的营养学概念。然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相关的中医药临床营养知识却未能得到进一步深度挖掘,很多治疗优势未被开发,从而也制约着中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国内著名的营养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范旻,不仅深度挖掘了中医药食同源生物资源,还开发了药食同源疾病导向型临床营养产品,并积极探索危重症临床营养救治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执著探索营养学
范旻出生于1967年9月,1990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获学士学位,被分配到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营养科工作。在工作中,他深感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于是又考取了新疆医科大学临床营养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于2000年毕业,更加前沿的知识为他后来的临床和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临床工作中,范旻最为擅长危重症临床营养救治,并且受邀参与了国内100余家医院的危重症临床会诊,对新疆乃至全国的临床营养工作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另外,凭借着深厚的临床积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主要包括: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临床营养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中的“危重症患者个性化营养治疗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药食同源生物资源挖掘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并主持“临床营养菌种资源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担任课题负责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范旻主持的“药食同源生物资源挖掘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中,他带领课题组针对我国药食同源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和产业瓶颈问题,通过与重大疾病的临床营养需求紧密结合,在资源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之所以开展该课题研究,主要是因为虽然我国应用药食同源生物资源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上已经有很大成效,但一直以来,始终存在着药食同源原料标准不完善,重金属等有害残留问题突出,由于提纯分离技术落后导致基于标准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安全性验证不足,量效关系不明确等技术瓶颈,使得临床营养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分离、量化的特殊要求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同时,药食同源功能物质应用在临床营养品市场被外企垄断,配方和促分散技术成为营养制剂技术的突破重点。因此,开展高效制剂技术研究迫在眉睫。
于是,范旻主任带领项目组首先在建立高效规模化制备、功效验证和安全保障三大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研发了质-效明确的多糖、酚酸和萜类等标准化功能因子组分,为我国临床营养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现代天然药物化学分离、分析方法,与中药学、药理学、药剂学等学科先进成果以及壮药的药用背景相结合,进行了广西珍稀药食同源植物——金花茶花和叶中功能因子的系统研究和功能食品的开发。
深入研究内蒙古沙生植物资源锁阳,对其多糖和黄酮进行深度挖掘,开发了全新的以锁阳活性成分为主的保健食品,并进一步进行小试、中试以及产业化研究。
运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对“香芍颗粒”和“银马解毒颗粒”两个药食同源中药方剂,以及马齿笕、金银花、白芍等药食同源中药材进行功能性产品和保健品的研发。进行石斛、雪莲等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中酚酸、黄酮、萜类、多糖等功能因子的生物技术规模合成及制备,创新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和低温高效提取等技术,从而实现珍稀药材的持续、合理利用。
项目中,范旻带领课题组搭建了以原始创新为主,集成再创新为辅的临床营养制剂关键技术平台,开发了一批药食同源生物资源功能物质高效制剂产品;将药食同源生物资源应用于重大疾病治疗的组件和产品研发,开发了系列以肺癌、乳腺癌为研究对象的医用食品和保健品。
该项目还打破国外益生菌垄断现象,创建了临床营养菌种高通量筛选、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创制了不同临床功效的优质菌株及多功能多用途功能菌株;将涵盖不同疾病及病程、典型营养特征及显著益生特性的标准化临床营养菌种资源库及商业化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总结;针对重症、肝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特异性微生态失衡,依据肠道微生态整体观,进行了疾病导向复合型微生态临床营养产品设计思想创新……保证了我国菌种生物资源战略安全。
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建成锁阳、金线莲、金花茶、掌叶覆盆子、雪莲规模化生产基地4个,资源共享平台2个,益生菌菌库3个,公共研发技术平台4个,中试生产线23条,开发针对肝病、肿瘤和重症制剂产品29个,形成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34项。首创的菊苣益生菌、白背三七本草粉、发酵酸驴奶等产品大量应用于临床,在慢病防治,肝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炎症、肿瘤、危重症等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营养理论体系、资源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转化体系,为我国药食同源产业的“原创理论导向、独特资源保障、关键技术突破、系列产品依托”进行了实质性“产学研用”模式架构及产业布局。为中国特色的临床营养之路奠定了基础,探索了新的发展途径。
矢志不渝硕果丰
对临床和科研的执著,让范旻的事业风生水起,不仅先后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临床营养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营养自主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关村中营营养与健康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定考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消化营养学组副组长,新疆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乌鲁木齐市学生营养餐与饮用奶专家组副组长,乌鲁木齐营养师协会副理事长等职,还承担着新疆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的教学任务,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08年开始招收临床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教育领域,范旻在11年间开展了20余项自治区级临床营养继续教育,10余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为新疆及全国医务工作者讲授临床营养和人文医学课程共计2000余学时,参与培养出营养师和营养保健师约300余人。被几百家媒体争相报道,每年应邀到各大机关和学校进行科普讲座,参与《范大夫养生厨房》《范大夫谈高考前的营养准备》《健康来了》《年夜饭营养配餐大比拼》等多档中医养生栏目。独立主编专著1部,合著专著4部,尤其是他主编的高等院校本科“十一五”规范教材《临床护理营养学》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也为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参考材料。
作为一位现代医者,范旻主任除了医术精湛,更心存仁义,聪明达理,深谙活变不滞的道理。也正因如此,他的科研和临床之路才走得更加顺畅,而他为人类健康事业和中医临床营养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