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耕耘杏林健康梦 多元创新家国情 ——记北京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院长孙连桂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社 时间:2018-07-06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逐步实施以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彰显了创新对一个国家、民族持续长远发展的深远意义。而健康中国战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健康的支撑。诚然,这对中国的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连桂,北京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院长,“连桂平衡疗法”创始人,一位积极倡导科技兴国并始终践行科研报国的医者,他用富于哲人的睿智胸怀,不断包容超越,以兼济天下的胸怀,研发“连桂平衡疗法”,开创美容结构新学说,开启科技惠民工程新模式,积极构建健康救助网络体系,将科技扶贫、科技惠民落到实处,以“健康中国2030”为己任,无私奉献,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健康科技兴国路”。

创新科技,他矢志不渝

但凡有大成者必历经大磨难,他们无需多余的慰藉,始终用强大的内心拥抱一切苦难。孙连桂的人生苦难始于神经性疾病,成就亦源于神经性疾病。

回顾20世纪90年代初期,孙连桂的父亲因面瘫饱受疾病折磨,笑容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为了给父亲治病,孙连桂自修西医解剖学,潜心研究面部神经分布和运作机制,并意外发现了能够治疗面瘫的“连桂点”。据此,他让笑容重新爬上父亲脸庞,并开启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之路。

没有知识面的广度,将难以对现有知识框架加以突破,更无法产生创造的火花。孙连桂通过宏观分析发现,面神经疾病的康复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一是自愈性掩盖治疗性,二是错把萎缩过程当疗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中医使用的针灸以及西医采用的激素加维生素等治疗方式,也仅仅是通过刺激等方式实现自愈性康复的目的,而到后遗症期这个过程大多靠运动器械等训练作业模式进行康复,这种训练方式不是源自大脑自主支配而主要依靠反复记忆性、被动性练习。这种练习的缺点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记忆就会失效,回到原点。

简言之,大部分神经性疾病都具有自愈性,很多患者治疗后再去做康复或辅助治疗,其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另外,面神经康复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鉴定的过程,甚至在症状的鉴定上都很难。

基于此,孙连桂总结出,神经疾病患者的康复主要通过激活神经传导功能,提高自主识别能力,使紊乱的传导频率重新排序,将机体自身所需营养传递到受损组织,从而自行修复。这正是“连桂平衡疗法”的关键作用。

具体而言,孙连桂研制的“连桂平衡疗法”主要是根据面神经及其分支的走行特点和分布情况,遵循神经的生理特性和中医经络穴位原理,将面部有效治疗区(连桂点)划分出来,再通过使用他发明的专用耦合剂和神经功能平衡治疗仪,利用一耦(渗入)一合(吸出)之间还原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波,在特定的声音引导下,与人体释放的电生理波形成共振频率,在神经末梢损伤部位形成长时间的进行修复层。就如同在神经末梢安装了一个启博器,可有效促进局部新陈代谢,从而逐步修复受损的神经及其末梢,实现恢复神经传导记忆波,平衡其支配功能的目的。

“连桂平衡疗法”有效弥补了陈旧性面神经功能恢复治疗中的缺憾,是以激活神经末梢为治疗核心,开发出的一整套具有创新理念的面神经疾病治疗方法。已经获得国际国内多项发明大奖,甚至被列入“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对推动面神经疾病治疗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多思求变,他拓宽医路

作为研发者,孙连桂用学识攻克难题,在从医经历中融入厚重积淀和独到的感悟,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截至目前,通过“连桂平衡疗法”成功的可视性案例已经有六万多例。在此基础上,孙连桂成立了京兆昆仑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大健康+互联网”产业的健康科技平台,从基础医学着手研究、探索,不仅将面瘫这种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小病种逐步发展为一门大学科,同时还是一门中西医结合有中国特色的面神经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当具备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后,他开始从单一的面神经疾病治疗慢慢拓展到结构美容、肢体康复、中风先兆的预防及后遗症的康复、心脏康复、糖尿病足康复等众多领域。由于面部神经与人体遍布的各种支配不同器官的神经功能极其相似,因此他认为,可以运用修复面神经的技术对其他神经进行修复,结果效果显著,从而攻克了其他科室在神经治疗康复中遇到的医疗瓶颈。

例如,孙连桂院长曾在多次临床实践中亲眼目睹因糖尿病足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而造成截肢甚至威胁生命的案例。他说:“其实,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周围的神经病变,也就是糖尿病足。”为了给更多糖尿病患者解除痛苦,他依据多年对末梢神经的研究经验及临床治疗效果,以“连桂平衡疗法”为基础,运用治疗末梢神经损伤新技术研制出了预防糖尿病足的新产品——糖足愈。临床实践证明,糖足愈对激活末梢神经循环、预防糖尿病足、缓解手足麻木有显著的效果,具有绿色、无创、安全的特性。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纯物理疗法,该疗法不仅攻克了糖足防治的世界性难题,还荣获了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目前,“连桂平衡疗法”在健康行业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创新,它更是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引导作用的航标。

科技扶贫,他不忘初心

“大医精诚”“德馨济世”乃自古至今医学先贤奉为圭皋,孙连桂是一位科研工作者,是一位创新者,更是一位有着悲天悯人之心的慈善家。

科技扶贫是孙连桂挑起社会重担的一个途径。他常说,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人患病,就会造成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和伤害,或许会使一个刚刚脱贫的家庭继而复贫。对于这些现象,孙连桂院长深感痛心,他认为只有用“科技扶贫”的方式,才能改变当前扶贫的尴尬现象。2017年12月16日,他牵头开展了“笑动中国——关爱脑瘫儿童公益行活动暨京兆昆仑2017无创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新技术专家论坛”。期间,他提出:我们要有创新思维,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将临床实践和科学成果相结合,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和自主研发的全智脑康训练计划为基础,让脑瘫儿童逐渐恢复、增强大脑对神经自主识别和支配能力,从而真正融合于社会,贡献于社会。

“悬壶济世,把大爱带到人间”,这是孙连桂创建企业以来一直秉持的发展理念,他希望将更多的关爱带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此,他连续多年开展“笑动中国”“爱脸日”“健康长征路”等公益活动,同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完整的救助网络,计划在某个特定的省级中心医院设立指导部门,在地方各市的医院设立执行部门,从而逐步将社区、村镇中的每一个人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网络模式。基于这种模式,运用公司开发的云智能管理平台进行健康评估和家庭护理,实现就近就医。另外,他计划搭建一个具有慈善救助、关爱老人、保护儿童等多种职能的平台,真正做到“科技惠民,精准扶贫”。

科技惠民,他心宽念纯

“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如同一颗颗微不足道的沙粒,但是每一粒沙都有着自己用途。”孙连桂就是一颗在健康领域闪闪发光的“沙粒”。在多年的行医和科研生涯中,他发现神经末梢的兴奋程度决定着新陈代谢的快慢,也是年轻态的根本。据此,他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科技惠民途径——结构美容学。

所谓结构美容学,是指从神经及其末梢入手,从根源输送营养元素,使皮肤呈现自然的生命活力,继而改善面部神经末梢功能去除色斑和青春痘。这一新学科涵盖了中医、西医、生物医学、物理学和波动医学等多元化理论,其精髓是多点、多学科、多领域的跨专业理论。这是一种由里向外的自主支配神经传输营养的过程,激活的是皮肤自发的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不同,其实“美”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满足心理诉求。孙连桂说:“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正常的、结构年轻的、有活力的状态。而这种年轻的状态不仅仅是漂亮的外面,更要给人以脚步轻盈、腰板挺直、笑容自然的感觉,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这也是结构美容学构建的初衷,也是区别于传统美容的一次颠覆性改革。

2012年,孙连桂院长创新的结构美容技术荣获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相关产品荣获第5届华沙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16年6月,结构美容学再获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健康美丽大项的创新成就金奖”,开启了面部健康美丽的新篇章。

如今,孙连桂已经在陕西安康建立以产、研、医、养、教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并以安康为中心,针对心脏、脑瘫、糖尿病足、中风后遗症等相关的神经疾病,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研体系。同时,研发了该治疗体系应用的产品器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真正践行科技扶贫、产业扶贫。

科技兴国,他执着探索

2016年8月26日,我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该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而对于孙连桂来说,“健康中国2030”伟大战略规划的提出是振奋人心的,他认为这是对医务工作者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强有力的动力支撑,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因此,他将“科技助力健康,科技兴国”放在人生事业的第一位,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多年以来,国内的很多创新性科技成果始终难以有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他认为主要是存在两方面障碍:一方面,来自人们的观念。因为创新往往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新东西,如果无法从理念上接受创新。例如在治病过程中不愿接受新的疗法,墨守成规,就会走进医疗界的一个误区。而要打破这个误区,就要从理念和思维进行转变,相信科技,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来自审核上的阻碍。因为每当一个创新出现的时候,审核部门总会因为没有衡量的标准而不予通过,这让很多创新成果如困囚笼。

如今,“健康中国2030”伟大规划的提出让他顿感“一下子揭开了绿色通道,为我们的创新扫平了很多的障碍”。而当前从整个国家、政府到相关的评审机构都开始进行创新,敢于担当,为创新者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为更多喜欢创新、勤于创新的人,提供了适合成长的土壤。“让我们这些坚持发明和创新的人,能够大踏步往前走,从而推动整个健康产业大踏步的往前走,最终实现真正的全民健康。”孙连桂激动地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提出,对孙连桂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一种喜悦,因为无论是从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到政府的相关职能,这都是一种积极的突破。这是一项宏伟的目标,在党的国策目标、宏观调控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创新医疗技术得以迅速推广。

“‘健康中国2030’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健康产业,当国民获得健康身体,社会秩序将会更加稳定,良好的健康环境也相应建设起来。这是一种双向的,涵盖了‘大健康’意义的宏伟目标。”孙连桂坚定地说。是的,科技兴国,首先要建立在全民健康的基础上;而全面健康需要科技的支撑。他坚信,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撑下,创新科技必将迸发出更加巨大的能量,从而推动健康产业的有序发展,为实现伟大的“健康中国梦”添砖加瓦。

上一篇:国医名师 躬行仁术 普救苍生 ——记著名脾胃病专家、全国唯一“双师”李佃贵教授
下一篇:弭尚岭:麦梗上的新型农民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