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现场管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技能低下、综合素质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及设备伤害、铁路交通、火灾等事故频繁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造成事故的原因基本上是安全履职不到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现场疏于管理;工程范围大、专业多,现场监督不到位;现场监督手段落后;为了节省成本,安全专职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安全督查手段单一,基本上局限于依靠现场专(兼)职安全人员巡视或盯岗,对作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施工技术(方案)交底和资质资格合规性检查不能在现场识别等。
特别是地下轨道交通项目机电、供电、通信、信号等安装工程,施工区段基本位于隧道内,管段长、扬尘大、进出口多、空间狭窄、预留洞口多、流动性大、作业环境差,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滞留人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施工,仅仅依靠几个现场专(兼)职安全人员巡视或盯岗是远远不够的,客观上,需要一种既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又能增强管理绩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需要这种新技术无论是从后台处理系统,还是从客户端都能够实现安全监督检查要求。这种安全监督检查包括人员资质资格,设备检测检验,报监管理,员工合规性(三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考核、技术交底)管理,门禁(施工计划)管理,考勤(滞留清点)管理,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监测巡视与违章统计管理(现场安全文明),应急救援管理,安全技术教育平台和网络共享等内容。
城轨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完全能满足这种现代化项目的管理要求。
2 城轨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
城轨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集信息、网络、无线电通信、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于一体,快速高效地将施工现场的实时信息传输到后台管理中心,通过一系列计算最终生成相应的数据报告,然后利用通信技术将相关的指令传递到客户端。很显然,整个系统的核心就是收集、传输、分析、识别、处理现场管理信息。
首先,系统会录入和及时更新客体最新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所属作业队(班组)、工种、工资发放状态等),施工计划,特种作业资格证,三级教育考核状态,安全教育培训,技术交底及考核资料,工资发放信息,奖惩记录等信息,以及安全技术交底资料、视频等资料制作为二维码或存储至芯片。
城轨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利用二维码或芯片作为客户端,利用网络传递至后台管理中心,经过后台数据处理后再传递到相应的客户端,从而实现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
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8个重要方面的功能。
2.1 资质资格、检测检验和报监管理
所有进场人员、工器(具)和大型设备都必须履行报监手续,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管理中心适时更新操作人员的资质资格、设备状态、有效期以及报监的最新情况,后台系统会按照“三定原则”定人定机,对特种(殊)作业人员分类管理。
终端客户端(现场督查人员)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芯片感应器,将该种信息传递到后台管理中心,后台系统处理后将处理信息传输至客户端,通知巡视人员直接对特种(殊)操作人员的资质资格、机械状态和报监情况进行审查。
在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或机械设备检测检验有效期前一个月,系统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报警状态,以提醒该特种特殊作业人员换证或机械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特种(殊)操作证有效,以及机械设备状态良好及使用安全。
如果出现机械设备损坏或异常的情况,巡检人员或使用人通过客户端可将设备运行状态上传至管理系统,系统中相应设备会出现红色待修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机械设备月(季、年)检的有效管理,避免因机械设备月(季、年)检过期或管理混乱而产生安全隐患。
2.2 员工合规性管理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事先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和考核,不合格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所有工序(方案)、特殊或关键性工序必须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城轨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管理中心适时更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工序(方案)交底等培训考核的最新情况,以及以往受过奖惩的记录等的基本信息,现场安全监督巡视人员可以利用客户端(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芯片)利用网络传递至后台管理中心,经过后台数据处理后,再传递到相应的客户端,直接查看员工的安全教育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后台操作系统会出现红色报警状态,并传输信息至客户接收端,通知巡视人员及时发现和制止,从而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合规性。并提醒相关管理人员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重新进行相应的培训和交底,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或责任部门(单位)进行处罚,以确保全员全面安全教育。
2.3 门禁(施工计划管理)、考勤(滞留清点)管理
系统后台会适时更新每天每班每人的最新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所属作业队(班组)、工种)以及每天的施工内容、施工时间、工器具等信息。
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和施工机具分别通过客户端(扫锚器),利用网络传递至后台管理中心,经过后台数据处理后,再传递到相应的客户端,符合当天施工计划的人员和机具予以放行,不符合当天施工计划和施工人员和机具予以制止。
同时,后台系统会自动记录施工人员所有当日进、出场的时间,并生成对应的考勤报告和数据,为现场考勤和滞留人员清点提供基础信息。
2.4 监测巡视与违章统计
现场巡检人员通过客户端(视频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员工的活动过程,利用网络传递至后台管理中心,后台系统会自动进行审查,主要包括工艺合理性、工具有效性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等进行后台管理,如果出现违规操作情况,操作状态呈现红色报警状态,并传输信息至客户接收端立即通知现场巡视人员及时制止,
另外,通过月或季统计查看施工人员(设备)和全体作业人员违章违规操作进行统计和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施工管理强度和力度,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系数降到最低。如果有事故发生,该系统功能也可以为事故责任追溯提供更具的说服力的数据依据,协助分析和调查事故原因。
2.5 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
为加强农民工工资发放,在系统管理中心每月适时更新每位农民工工资发放状态信息(包括工资条、发放形式、发放时间、本人签字等)录入系统,供现场巡视人员督查。
现场巡视人员通过客户端(扫锚器),将信息传入后台管理中心,后台系统处理后,将工资发放信息传输至客户端,为现场考勤和滞留人员清点提供基础信息。
2.6 安全技术教育平台
为了方便施工作业人员利用业余或空闲时间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后台系统搭建了一个安全、技术学习平台,并适时更新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
施工人员通过客户端(手机或电脑),将信息传递至后台管理中心,后台系统处理后,将学习视频及资料传输至客户端,施工人员可以下载也可以在线观看安全技术教育的视频和资料。
2.7 应急救援支持功能
GPRS无线模块(网络传输系统)预留GPS卫星定位(轨迹监控)功能。在有条件的施工区段,通过后台管理中心对施工人员进行全程卫星定位,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控。如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人员通过客户端报警按钮,利用网络传递至后台管理中心,后台管理系统在第一时间内判断事故现场附近的人员总数、所在位置等基本信息,能够及时确定被困人员大致位置,及时将救援信号发至最近客户端,实施有效搜救和清理。
2.8 网络共享
本系统具有网络共享功能,可以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为各级领导或部门及时实时提供监测信息与历史信息,精确掌控施工人员数量、安全文明、进度质量等监督、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 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城轨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是由后台处理中心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GPRS无线模块(网络传输系统)、多功能控制器、以及客户端(扫码器或芯片信息读取仪)等系统组成,其核心就是收集、传输、分析、识别、处理工地信息。分为感应层(现场监督、检查)、网络层(传输)和应用层(系统处理),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结构简图
感应层主要由移动可视、二维码或芯片信息读取仪、多功能控制器和GPRS无线传输模块4部分组成。
通过GPRS无线模块(即网络层),将感应层检测、分析、处理后到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后台数据管理控制中心,从而实现施工现场数据检测和传输功能。这种通过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对后台数据管理控制中心和现场管理既是适时交互,也是循环封闭反馈的过程。
适时交互的信息通过4G网或者其他专用网络与互联网等网络平台融合,实现现场信息采集和及时精准地传输至后台数据管理控制中心,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必要的数据。网络层不仅需要将客户端的信息传递到后台系统,同时也需要将后台系统发出的数据指令传递到客户端,主要作用即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
应用层的感应层将现场反馈收集到的项目现场的信息,根据不同功能模块对现场适时监测(监督)、大型(特种)设备、人员资质(资格)审查和报验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状态认证、门禁、考勤统计等的要求,有效地为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反馈提供数据支持。
4 结语
《施工项目安全质量智能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创新施工项目安全质量工作管理思路,对施工项目传统安全质量管理方式发起了挑战,并彻底颠覆了传统安全质量的管理理念。对传统项目管理安全质量工作,提出了更全、更新、更系统的管理概念。
通过项目实践运行,能够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绩效,降低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收稿日期:2018-04-15
作者简介:谌文华(1972-),男,四川三台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电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