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发展和管理咨询的作用
管理行为和管理思想,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深入而发展,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直到工业革命及其科学管理思想的兴起,近代从动力革命、大规模生产和电力、电子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形成大规模生产和贸易的物质基础,不同管理思想、理论和技术得到空前的重视和持续的开发,其中包含管理咨询行业规范和有效的作用。
对于管理的本质和功能、作用有诸多的定义,但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绕不开组织方式、信息和决策。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即管理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于一系列信息的处理。据此,管理对于信息以及信息处理的有效性,决定了管理的有效性。随着决策重要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同,需要引进内外部咨询以资管理决策,这也就是管理咨询的产生、本意和作用。
现代管理咨询随同科学管理运动一起发端于美国,随着管理领域的发展而同步成长,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首批管理咨询公司,这些公司组建了目前世界上年资最深、以团体资格为入会条件的管理咨询专业组织——“咨询管理工程师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nsulting Management Engineers,ACME),而以执业管理顾问个人资格为入会条件的管理咨询专业组织则相对出现较晚,例如“管理顾问协会”(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onsultants,IMC)成立于1968年,当时的初衷是藉此设置和全面实施一个称为“签证管理顾问”(Certified Management Consultant,CMC)的专业自律制度以提高管理咨询实践的质量。在过去的15年里,管理咨询(Management Consulting)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以超过20%的速率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步得到极大的发展,对于咨询和管理咨询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与世界同步。目前,作为正在崛起之咨询产业的一部分,管理咨询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已经崭露头角。许多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安永、毕马威等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也有不少知名的咨询企业逐步形成各自的产业定位,帮助管理改进,促进经济发展。
2 管理咨询工作的定义和内涵
对于管理咨询的定义(主要借鉴ACME的定义)可以表达为:管理咨询是由训练有素和资质合格的人们以合约形式向各类组织提供的一种顾问服务。顾问在客观和独立的前提下,帮助客户组织辨识管理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推荐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在被要求时帮助实施这些方案。
这里包含咨询者、对象(组织)、作用和成果的界定:实施者是训练有素的、资质合格的人或者人的集合(组织);管理咨询是一个刻意产生变化的活动,卷入管理顾问和客户有意识地建立一个志愿的短期关系以进入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 管理顾问使用专业知识(包括技术、工具、技能、方法)解决与管理工作有关的问题,提供咨询意见(解决方案);初始形态的管理咨询成果以管理顾问提供的咨询报告出现,而其最终形态则以客户增长的管理知识和才能、管理顾问增加的管理咨询经验,以及客户按管理顾问推荐方案实施后达成之新的现实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来表达;客户可以是个人(咨询人),也可以是组织。
对于管理咨询的业务范围即管理顾问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所在管理领域,理论上讲,管理咨询能够进入所有组织和全部管理领域,涵盖业务价值链的各个节点,但具体的表述有不同的分类,其中弗克思(Fuchs)的分类方式比较典型。
弗克思(Fuchs)曾将其归纳在11个大类(见表1),并有进一步细分达115个小类。然而,由于管理覆盖着相当宽泛的领域,其全面性当时就遭人质疑,更不用说今天。由于管理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知识领域,而管理咨询紧随其后不断地将新产生的知识通过咨询传授给客户,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管理咨询的业务范围既不断趋向扩大和复杂,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受到限制而有所侧重。而随着业务范畴、管理领域的扩展和发展,强化战略选择以及引进职能的专业化,甚至进入到非企业的公共组织管理咨询领域。
表1 管理咨询范围
序号 | 类别(大类名称) | 内容(简要描述) |
1 | 一般管理 | 组织计划/战略等 |
2 | 制造管理 | 生产控制/设施/设备/工具改进等 |
3 | 人事管理 | 管理发展(人员培训)/人员选拔等 |
4 | 行销管理 | 销售预测/定价等 |
5 | 财务与会计 | 成本会计/ 财会评估等 |
6 | 采办 | 采购/库存控制等 |
7 | 研究和发展 | 项目可行性分析等 |
8 | 包装 | 机械/设计/试验等 |
9 | 行政管理 | 办公室管理/程序等 |
10 | 国际商务 | 特许/关税等 |
11 | 专门化服务 | 人员招募/电子通讯等 |
中国的学者对于管理咨询的类型分法,焦玉英教授认为企业管理咨询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咨询、企业生产管理咨询、企业文化管理咨询、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咨询、企业供应链管理咨询等。曾庆学认为在管理咨询层次上的咨询公司主要按照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划分为专业业务领域,这些领域一般包括:投融资咨询、财务会计咨询、税收咨询、市场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生产管理咨询、创业咨询、工程技术咨询、业务流程重整等。
3 中国经济成长和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
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中最为活跃和瞩目的主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也在不断地学习、进步和创新。除了外资咨询机构不断入驻,中国本土的管理咨询力量也在崛起,同时管理实践对于管理咨询也在提出新的、更大的需求,这是责任,同时也充满了机会和挑战。
像国际知名咨询机构,一般都有较长时间从事管理咨询,对于一般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综合咨询的有麦肯锡、埃森哲、贝恩咨询等,对于财务方面的普华,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美世、合益等机构,大多与一定的行业、企业发展同步,积累在一定行业、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树立企业品牌。
因为巨大的市场和技术革命,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经济和管理同步成长,提供了快速扩张的众多机会,规模也从中小企业有机会快速成为大企业和集团,对于管理咨询的需求自然产生。对于咨询机构的选择,也是因行业、企业性质、发展阶段不同而选择外资、合资或中国本土机构。其间也有很多亮点,成功案例也与企业的成功相关。例如,华为聘请IBM和人大的团队开展一系列咨询项目,逐步成长为今日的规模。当然,其间也有一些明显失败的个案,即使国际知名企业麦肯锡对乐百氏和康佳等当时行业领先企业的咨询,最后都效果也不尽人意(当然后面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中国的经济和管理在上升,中国的本土咨询企业在产生和成长,他们了解中国国情结合专业素养,在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等各领域得到磨炼和积累,正在崛起并带动更多的后来者,如北大纵横、华夏基石、正钧策略等。
4 案例:管理咨询企业的机会、发展和作用
4.1 案例一:华为的发展,以企业的视角看管理咨询的作用
华为,1987年9月在深圳注册成立,以注册资金2万元和员工10余人开始经营。到现在整整30年的时间,销售额5200亿元(2016年),人员3万余人,业务全球化,体量已经超越海内外几乎所有竞争对手,成为电信、通信行业的领头企业。华为的成功除了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宏观背景,企业的超常规发展、进化过程,还与管理咨询、管理创新的贡献息息相关。
华为的发展形态,可以归为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早期“野蛮”生长(1987~1995年);第二阶段:借助咨询顾问的力量,建设企业文化统一价值观(1996~2000年);第三阶段:借助咨询顾问的力量,建立企业运作的工作流程,规范和组织架构(2001~2003年)。
4.1.1 经济开发环境下企业成长
1987~1995年的初创期,华为借国家鼓励邮电通信的技术改造,推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借助深圳的地域优势,积极代理、销售香港的交换机。作为民营企业的华为,其最初的销售市场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华为坚持“民间科技”企业特色,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此时,中国通信行业处于高速增长前期,市场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
到2000年产值已经达到200亿规模,每年平均增速在80%~100%连续扩张(2007年1000亿,2011年2000亿,2015年3000亿)。
4.1.2 文化价值观和公司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华为快速成长,野蛮成长,但始终不忘以管理的效力和作用来帮助企业发展。
1996年,华夏基石(人大六君子)为华为起草了《华为基本法》;1998年3月,审议通过。《华为基本法》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华为管理的宏观框架,也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完整系统地对价值观的总结,总结、提升了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华为成为中国企业管理方面备受青睐的企业。继而,人民大学为华为开展行政管理规范化建设,以市场部试点,研究劳动人事管理,从而推广到整个公司。
1996~2000年,Hay咨询公司香港分公司对华为进行评估,引进职业资格管理体系,以适应于快速增长的人员规模下企业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为华为进一步快速发展甚至超常规发展打下了基础。
4.1.3 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系统的引入:规模作战的利器
以《华为基本法》为里程碑,包括IBM等公司在内的管理工具,帮助华为形成了均衡管理的思想,完成了公司的蜕变,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国际化企业之一。
1998年,IBM参与华为集成产品开发(IPD)和集成供应链的管理(ISC)项目的建立,矫正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规范,提升项目执行过程的协同和效率。
2003年,IBM团队继续为华为实行业务领先模型(BLM),战略和执行过程的管理,帮助华为产品和立项的决策,打通外部市场机会评估和内部资源配合,确保战略实施。
2007年开始,埃森哲为华为启动了客户关系管理(CRM)。2014年10月,华为和埃森哲进一步正式签署战略联盟协议。
华为的成功是国际先进管理咨询方法和国内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标志着中国大型咨询公司开始成熟,由学习走向竞争,也充分体现了国内管理咨询公司的实力。
4.1.4 市场造就机会,管理助力华为
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华为的技术和品牌还是稍弱,但是其价格和市场力量强。2001年,国际电信行业一片萧条,得益于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的发展,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加上中国劳动力水平低下,华为产品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但总体上国际通信行业处于调整期,加上13亿人口的中国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运营商数量增多,使得华为的优势弱化,并造成了长期以来内部问题的爆发。此时,增强内部协调、科学管理的内部规范管理适得其时,管理创新奠定了华为在接下来进一步的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浪潮中更加坚定、自信、有力的基础。
2001年中国加入WTO,市场准入条件和配额限制条件发生了变化。中国电信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大部分跨国公司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由于电信产品的特殊性:关税税率低,故中国入世对电信行业影响低。在2003年日内瓦全球电信大会上,世界电信设备市场格局被打破,全球注视华为和中兴,充分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电信业的地位。
华为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大潮中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华为的成功,彻底颠覆了中国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现状,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民营企业把握外部机会、不断借助管理咨询的力量进行内部管理创新,奠定世界领先企业的典范。
4.2 案例二:YSTZ,以管理咨询企业的视角看管理咨询的成长和作用
YSTZ,全称上海YSTZ咨询有限公司,是立足上海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专业管理咨询企业,在财务投资、税务管理以及人力资讯等方面有将近15年专业积累的咨询企业,尤其在宏观经济政策、企业税务政策和审计等细分领域,以政策和专业为依归,为数十家海内外大中型企业长期提供专业服务,取得长足的进步,树立良好的专业品牌形象。
YSTZ的基本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大潮中管理咨询企业发展的缩影,细分其发展的内外要素,可以从经济发展背景、企业的机会和发展、企业的人员和能力和行业政策扶持等原因进行简单的归纳,也具有一般的借鉴意义。
4.2.1 管理咨询的需求来自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专业能力
YSTZ的创始人和从业人员在企业设立之前已经具有相关的资质和行业经验,尤其在外资企业设立、财务政策、国际联结结算、财务专业审计、企业一般财务管理特别在成本管理和税务管理方面具有长期、相对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外资企业的落地和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专业服务。当然,外部大环境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商业发展(贸易、生产、服务)的机会,首先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和中国本土企业的兴起。在此过程中,对于管理要求比较有要求而且规范比较高,自然产生管理咨询在内的规范审计和帮助业务开展的制度设计等服务,所以业务内容主要是一些初步的服务和传统的审计、规范工作。
管理咨询的专业能力和作用可以通过实际案例体现。例如,通常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一般通过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等方法去实现这一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降低成本的方法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越来越弱。YSTZ在管理咨询过程中,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客户的客观实际,建议客户尽量从采购段下功夫,尤其是在采购重要零部件时,优先考虑供应商是否有满意的利润可赚,以牺牲自身1%毛利为代价。企业在短期内不一定能感受到收益,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企业发现:(1)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次品率降低;(2)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数量没有发生短缺,而且像螺丝等无法直接盘数量的产品有盘盈;(3)企业验收成本大大降低;(4)由于供应商供应的保证,该企业未发生一起延缓交货事故;(5)企业订单数量增加了,而且每年呈增长趋势;(6)由于企业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等保证,企业客户介绍客户量增多。经过一个阶段(三年)实践观测,该策略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客户均衡各方利益,最终达到多赢。
4.2.2 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需求变化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发展需要在人员规模扩张、内部管理体系和精益化管理、资金筹划、国际贸易等方面提供帮助,而且规模大、数量和类型也越来越多;同时,本土企业的需求也开始显现,一开始是国有企业的业务,很快民营企业的内部规范性、政策咨询和培训陆续产生。这些和经济形态的发展有关,甚至继续发展到国内企业国际化业务发展和上市审计,对于业务的需求量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阶段。
4.2.3 管理咨询企业发展的内外要素
外部发展产生的机会,事实上是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在此过程中,能否把握、借力、助力从业的管理咨询企业成长,则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政策扶持,对于服务性行业的关注,以及资质管理等业务规范要求,保证了行业的基础和健康发展。
初期从业人员和企业的成长,也是改革开放的伴生者、亲历者。敢于、勇于接受和面对新产生的商业机会,第一批的人员大都从国有体制(包括学校)拓展出来,领导现在的业务基础力量;其后,有一些海外分支机构的建立带来相对国际化的视野、规范和技术。其中,自然的,内生力量,内部企业和从业人员,必须一如既往地认识到学习能力是这个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
企业自我的学习、案例的积累、专业信息和基础数据的收集,以及作为知识型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方式、外部合作的加强等,都属于内生动力,不断地探索、适应、成长。
4.2.4 变化趋势和发展机会
可以想见,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等新生技术力量对产业和咨询行业的技术都发生全面的影响,这是挑战,也是机会,因为新技术必然衍生新业态,繁荣新经济,产生新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新经济、新组织的力量加入万众创新的行列;互联网的兴起,成就快速成长的经济组织对于战略选择、人员特别是管理干部资源的培养等等,管理咨询行业除了自己要利用新技术改进工作效率和手段之外,一定要敏于关注新经济的走向,发现和挖掘新的机会,与时俱进,体现自我价值。
5 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总体上,中国咨询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外部扶持、内部学习、不断积累进一步提升管理咨询业的发展。
从外部支持上,作为知识和服务产业,需要得到政府政策扶持;同时为了规范行业从业者以及组织的资质,应该更多地重视行业自治和标准的建立。
从咨询组织内部更多地要强调学习和自我能力提升。这里,学习不仅来自咨询技术的学习和创新,更多的是要紧跟新经济发展的步伐,学习和融入、服务于新经济形态。强调咨询组织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乃至于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因为在当今变化如此之快都形势下,合作可能比学习更有益于达成目标。
当今,中国的管理咨询市场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管理咨询行业的规模、速度和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也需要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中国的管理咨询理论在学习国外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咨询实践出发,不断总结提炼,管理咨询与信息化技术结合更加紧密,建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论,未来中国将出现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管理咨询公司。
参考文献
[1]唐任伍.世界管理思想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2]Kinard J C.The management consulting profession and advisory services[M]//Barcus. S W,Wilkinson. J W.Hand-book of Management Consulting Services,New York:McGraw-Hill,1995.
[3] Fuchs J.Making the most of management consulting services[M].New York:AMACOM,1975.
[4]中国咨询业发展报告.我国咨询业发展概览[J].中国信息导报,2005,(3).
[5]焦玉英.管理咨询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夏东升,敖龙.论我国管理咨询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略[J].现代情报,2005,(7).
[7]华为公开资料.
[8]程东升,刘丽丽.华为三十年[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
[9]张利华.华为研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收稿日期:2018-04-21
作者简介:唐翠仙(1967-),女,上海人,供职于上海阳世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管理咨询行业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