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深井固井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社 时间:2018-08-22



      近年来,随着我国许多深井、超深井的成功钻探,在发现油气田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深井内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钻井深度的不断增加,也使井下温度随之升高、压强也不断增大。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地质情况不同。东部区域,重点主要在老区潜力挖掘和更深层油气田的开发;西部地区,主要针对深井和超深井进行钻研;海洋区域,则是沿着浅海区域向深海区域迈进的思路不断推进。这些复杂的地形都对固井技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固井质量,引入固井新技术对油气田的开发有显著作用。

      1 深井固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随着设备更新和添加剂的研制,固井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面对一些地质条件恶劣的区域时,超高温、超高压等难题依旧阻碍深井、超深井固井质量的提高。具体问题总结如下。

      1.1 套管下入问题

      虽然对大部分区域来说,套管下入问题早已解决,但在一些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区域,套管下入难题依旧是钻井过程中的首要难题。以四川省西部某区域为例,由于钻井位置处于边缘地带,钻井过程中,由于井斜、井漏等情况比较普遍,这就给套管的下入带来了困难。

      1.2 水泥浆注入问题

     由于深井、超深井长期处于封锁状态,使得地层情况十分复杂,存在多套压力层系,且各层系间的压力系数不同。对此类钻井进行固井时,水泥浆的注入量很大,易造成地层被压漏或水泥浆窜槽的现象。此外,若深井技术套管选择单级注入水泥浆,则出现气窜现象的可能性比较大。

      1.3 顶替效率低、混窜严重

      在采用较大尺寸的套管进行固井时,普通的固井管内混浆现象十分普遍。此时,如果选取的钻井液的流变性不合适,则容易导致顶替效率不够,也即钻井液难以被顶替的情形。

      1.4 仪表计量精度不够

      仪表的计量精度不够一直是固井过程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但对于深井固井来说,该问题又十分重要和显著。毫无疑问,深井注、替作业的工作量巨大,较小的计量误差也会给施工决策带来巨大影响。

      2 影响深井固井质量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是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克服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提高深井固井质量,本文对其中共性的、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2.1 井底温度、地温梯度高

     对深井而言,井底温度非常高且封固段较长,上下温度梯度较大,这对水泥浆液和固井工具的耐高温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若泥浆的流变性能由于温度发生改变,则直接影响间隙内钻井液的顶替效率,导致水泥浆的紊流顶替过程无法及时完成。此时形成的水泥环不够牢固,其抵抗各种冲击力的性能也就因此下降。

       2.2 井身质量较差

       好的井身质量主要指井径的扩大范围比较适中,但由于目的层的岩石容易破碎,造成井径形状不够规则,无法形成糖葫芦式的井眼,易出现“大肚子”形状。当出现此现象时,下入套管的居中度无法保证,导致顶替效率不高。

       2.3 井眼环空间间隙小

     在钻井过程中,考虑到地层条件、钻井深度及其他一些外部情况的限制,深井下部的环空间间隙一般都偏小。这给固井工作带来几方面的影响:套管下入困难,难以保证套管居中度在合理的范围;工作泵压偏高,紊流顶替条件难以实现;水泥环偏薄,固井质量下降严重。

      2.4 固井设计不合理

      对固井工程而言,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能直接降低固井质量。通常情况下,固井工艺的设计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套管设计、水泥浆体系设计、施工工具设计等。任何一方面的不合理设计将直接降低固井质量,如对于高硫化氢含量的地层,进行套管设计时要注意选用防硫的厚壁管套。

      3 提高深井固井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通过对目前深井固井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结合目前市面上比较成熟的提高深井固井质量的措施,围绕提高顶替效率的目标,本文提出如下措施,以期有效提高深井固井质量。

      3.1 套管下井前的通井措施

      具体包括:①通过模拟原钻具的刚度,保证扶正器和套管能够顺利的下入;②保证钻井液的性能稳定,套管下入前不进行大范围的性能改变,从而保证井壁的完整;③多次循环清洗深井,遇到阻井段时进行划眼处理,清洗岩石碎末;④通井即将结束时,测量循环周期,估计井筒体积,为水泥浆的注入提供数据;⑤对于造斜段和水平段需要先注入润滑钻井液以提高其润滑性。

      3.2 选用合适的水泥浆体系

      在水泥浆注入的问题上,采用长封固段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该体系不同于普通的水泥浆体系,主要由于长封固段的液柱压力容易偏高,从而导致地层漏失。如果选用微硅、漂珠和空心微珠制成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则可平衡各层次套管和地层压力体系中的地层压力,从而避免地漏的出现。此外,在该水泥浆体系中,加入相容性能较好的降失水剂和防窜剂,在进入盐膏层和高压层时,能起到降低混窜的作用。

      3.3 固井过程的合理安排

      在固井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原则以提高顶替效率和保证安全为宗旨,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作业的连续性,以防止钻井液形成结构力而影响顶替效率。

具体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内容:①固井准备工作要充分,尽量减少水泥龙头的安装时间,从而防止钻井液静止;②水泥龙头接好后及时开泵,恢复钻井液的循环;③在停泵期间进行前置液和水泥浆的注入,两者的注入量不超过顶替排量;④当水泥浆返出时,及时增大排量,使之满足紊流的速度条件;⑤及时进行压胶塞和开泵的顶替操作,减少U型管效应对顶替效果的影响。

      3.4 减小固井仪表误差

      具体包括:①对已有的仪表设备加强检查、维修和保养的次数,保证仪表的灵敏度;②及时过滤钻井液中的杂质,同时接好放卡接头;③当出现正常误差时,除听取各方专家的建议外,也要综合考虑固井施工员的建议;④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高精度新型测量仪表的研发工作。

      4 结语

      总体而言,深井、超深井的固井施工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困难,面对不同区域的地层状态,井身结构所采用的固井技术和工艺流程不尽相同。本文针对深井固井质量方面所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从通井措施、水泥浆体系、固井过程安排及仪表误差4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与对策。提高深井固井质量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解决其中某一项问题时,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确定最终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何炽.川西北地区超深井钻井的实践与认识[J].钻采工艺,1998,(6).

[2]李金伟.水平井固井水泥浆体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7).

[3]徐峰,张守钦,张晓燕.如何提高深井超深井尾管固井质量[J].钻采工艺,2000,23(3).

[4]吉野,孙凯,唐一元,等.国内外深井超深井固井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6).

[5]舒秋贵.油气井固井注水泥顶替理论与技术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5,17(5).

(作者系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技二公司工程师)

 




上一篇:110kV电缆终端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
下一篇:全回转舵桨推进装置轴系的安装过程探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