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校园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研究 ——以南宁学院为例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社 时间:2018-08-22

广义上讲,景观设计指开放区域内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绿化种植之间带有美学基础的空间布局。景观设计涉及人类开发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公共利益、社会价值、人类发展及其对土地的影响。在景观设计的生态理论中,强调人与人的行为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景观中起主导性作用。

南宁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校园坐落在南宁市五象新区,周边自然景观优美,校园周畔有包括狮顶山公园在内的一系列公园景观与邕江等水文景观。南宁学院校园景观的建设与周围自然景观交相呼应,并带有浓厚的广西地域性文化元素。

 

1 南宁学院校园景观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人文环境因素

南宁学院是广西南宁市市政府与民革广西区委合作共同办建的高等学府。因此,在南宁学院校园建设上体现了与政府文化相靠拢的趋势,在校园景观比例尺度,以及建筑物的建设,都体现出政府主旋律的特征。

 

1 南宁学院体育馆

南宁学院体育馆大楼如图1所示。从形态上看,南宁学院体育馆是典型的带有中国主流设计意识形态的建筑物,整体样式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较为相似。建筑物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作为建筑物的顶帽,给人大气磅礴的威压感;下部是规整方正的正方型体,与中国古代的官式建筑相似。体育馆的正前门是较为开阔的广场,后方是南宁学院图书馆,图书馆的整体造型以方正为主,顶部为仿中国传统重檐庑殿顶,该建筑元素同时也运用在学校正门设计中,与上宽下窄的体育馆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图2所示。

 

2 南宁学院图书馆

 

在图书馆与正门之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邻水广场,湖水将广场一分为二,周围种植大量的水系植物与三角梅、粉红羊蹄甲等广西地区的植物花卉。正门入口处的两边,各有一栋大楼,将入门广场围合成一个“同”字形,自正门向南,一直到体育馆,校园内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布局呈“中”字形。

规整、方正与强烈的中轴对称格局,是南宁学院校园景观建设布局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官式建筑“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典型。

作为地方高校,校园景观也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如横跨入门湖泊不孤湖的风雨桥,如图3所示,代表了广西地区侗族建筑的地域性建筑,坐落于南宁学院重要的轴线节点上,使南宁学院校园景观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民族文化。

 

图3 南宁学院校内的侗族风雨桥

1.2 自然环境因素

南宁学院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在南宁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中,将邕江、八尺江等周边河水引流至校园中,在校园内形成大面积湖泊景色。位于学校正门与图书馆之间的不孤湖,湖面低平,为突出其宁静致远的氛围,于湖岸进行了丰富的植物造景,在湖面形成了变换的倒影,呈现水天相接、形态优美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不孤湖的湖岸种植有绿地植被,蜿蜒绵长,虽然是人工开湖,但宛若天成,湖水自西北向东南倾注,曲直如意的折桥,与蜿蜒、不规则的湖泊相得益彰。湖中的景观石取材于广西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水中景观石小品与水文形成广西地区山峻水秀的独特韵味,如图4所示。

 

图4 不孤湖上蜿蜒的折桥

在南宁学院校园景观环境中,有大量人造湖泊引导天然河流注入校园,形成循环水系。在广西地区常年温热、雨季集中的天然气候下,与河流相通的校园湖泊能起到较好的降温保湿作用。校园道路采用新型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大量使用环保型透水地面材料,收集场地雨水。

1.3 思想文化因素

南宁学院校园景观建设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自然景色为主,利用自然的山水、泉石、闲花野草,不求金碧辉煌、精雕细刻,景观布置如诗如画。依照中国传统行道树的规制,在校园内大量种植羊蹄甲、红千层、柳树、樟树、槐树等植物,起到“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眈眈,清流莹莹”的景观效果。

作为高等学府,南宁学院校园内景观中会穿插体现教育文化的景观雕塑小品,临近图书馆,不孤湖畔,孔子塑像及带有强烈教育性的主题雕塑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起点睛之笔的整体效果,如图5~图6所示。

  

2 南宁学院校园景观设计的生态启示

2.1 因地制宜

最小程度地干预景观场地,充分尊重和利用原有景观场地的基础条件,保护场地环境的自然景观要素,珍惜和保留原有生态要素,并充分利用场地的文化内涵及景观原有痕迹。充分利用场地及其周边原有的自然植被和水体,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浪费,降低人力、降低物力的使用。通过人工干预,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且重建受到干扰和破坏的场地生态,使场地的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并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协调一致。

2.2 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因素

在营造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气候,尽可能减少水资源消耗,慎重建造大面积的人造水景,通过自然水系的引导,达到景观水景节约自然水资源的效果,同时避免大面积的草坪铺设。在景观元素与建筑的实际运用方面,考虑太阳光照的影响,在光照相对充足的区域场地内,尽可能采用规整的几何形体造型,最大面积的接受自然光照。在植物种植方面,注重将遮阳性较理想的树种作为行道树,在争取日照充足的前提下,进行防晒。避免人工绿化与人工构造物阻挡夏季场地的主导风向,保持场地整体通风顺畅。

2.3 使用本地元素

重视地域性元素的使用,包括物质元素与精神元素。在营造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外地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巧妙地运用本土原料、废旧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材料的使用及外地材料的运输,节省消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在选择景观植物配置方面,有意选择与增加能够适应本土气候和环境的乡土植物,形成多结构、多层次的合理搭配。尊重、延续地方独特的景观特征与文化。

2.4 营造人工环境

通过人工模拟创作,建造出近似自然的空间场所,改善和美化当地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再造一个新的环境。在景观场地中穿插参与性强的设备,增加人的行为痕迹,营造人工环境空间。

3 结语

随着城市景观发展的日趋成熟,人们对于居住区域与活动区域的追求明显发生了变化,除对景观设计的美学追求外,对于安全性、舒适性,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强调景观的生态观。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理念注定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的发展,不仅是当今景观设计师所要注重的问题,也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社会性行为。南宁学院作为地方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同时受到景观设计师与社会的影响,并反馈于景观设计师与社会。本文通过对南宁学院校园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的总结,为后续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陈芊宇,王晨,邓国平.景观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2]Robert H,Jamie L.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3]居阅时.中国建筑与园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张倩倩.生态景观设计[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5]张馨文,高慧.园林水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王灵系南宁学院讲师,工艺美术师,硕士)

上一篇:煤矿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下一篇:路桥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