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互联网交友也随之兴起。网络交友满足了人们一定的交友需求,但由于其封闭性,仍不能满足不同交友背景、目的、时间的需求。由此,提出个性化交友,通过性格、相约项目、相约时间等要素构建出反应用户特点的用户模型,并进行配对,得到配对率供用户选择,打破传统交友的局限性,打破传统互联网交友模式的封闭性,开发一种供用户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并相约的模型,FIND匹配模型应运而生。FIND能够匹配到最合适的同伴,不仅可以实现同城同地的相约学习、健身等,还可以实现远程相约的功能。
1 发展现状研究
交友软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目前的交友软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熟人社交为主,比如QQ、微信等;另一类是以陌陌为首的陌生人交友软件。 2017年11月28日,移动视频社交应用陌陌(Nasdaq: MOMO)称,陌陌的每月活跃用户数量近亿。陌陌在社交领域取得的成功推动了陌生人交友的发展。更多的创业公司也意识到熟人交友软件的社会关系较强,短时间内无法突破,因此社交软件近年来不断进军陌生人交友领域。CNNIC调查结果显示,40.4%的社交用户使用社交应用的目的是认识更多新朋友,45.2%的社交用户联系人中有网上认识的朋友。由此可见陌生人交友的价值,过半数的用户选择社交平台来结实新朋友。陌生人交友是人类社交行为的一种本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本能需求通过陌生人交友软件得以释放。以陌陌为代表的陌生人交友软件通过引入可识别的身份和个人标签,使得社交场景类似于现实社交,使用户可以匹配到有相似社会经历的人,发挥弱关系的价值。调查显示,陌陌用户中三成以上愿意参加兴趣群组发起的线下活动,将陌生的情谊发展到现实生活中来,陌生人社交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不难看出,虚拟交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目前的需求,寻找兴趣相投的人做志同道合的事已成为交友软件的发展趋势,潜在的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国内没有一个较健全的机制去落实相约做志同道合的事。Find算法可以精准、快速匹配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满足人们的交友需求。
2 IND匹配模型
基于目前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分析,综合目标群体的需求,FIND模型从此诞生。该算法综合了用户对于时间、地点、项目的要求,同时用户本身也可以对各要素的权重进行再分配。在此基础上引入九型人格测试,大大提升了匹配的满意度
2.1 匹配方式
针对匹配方式阶段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和性格的通用匹配模型。该模型主要有:基于时间的匹配模型;基于地点的匹配模型;基于性格的匹配模型;基于项目的匹配模型。同时基于用户自身对于不同因素的敏感程度,用户可自己赋予不同因素以不同的权重,从而使得匹配的满意度更高。
2.2 随机数据库的建立
随机数据库建立阶段:生成一个二维的坐标轴,在坐标轴内随机生成500000个随机点,每个点有着随机生成的包括性别、运动类型、熟练度、信用评级、QQ等信息。将这些信息储存下来作为数据库。此数据库则为模拟的用户数据库。
2.3 模型匹配的实现
2.3.1 信息录入阶段
如图1所示,用户将自己的信息录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其中信息包括性别、运动类型、熟练度、信用评级。然后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进行九型人格测试。
图1
2.3.2 匹配阶段
根据用户录入的信息,首先,给出离用户最近的10位其他用户;然后,用户可以自行设定限制条件,包括性别、运动类型、时间、最远距离等。根据用户本身对于一些条件重视程度,用户可以自行设定信用等级、熟练度和距离的权重,方便筛选出用户最满意的匹配对象。
图2
2.3.3 评价阶段
匹配两者在执行阶段结束后,对匹配满意度、匹配效果等进行评价,并记录好评价信息,从而在下次匹配中,在时间可行的情况下优先匹配之前匹配过且双方满意度较高的人,以节省匹配时间,提高匹配效率。
图3
2.4 算法改进
Find匹配模型不容易满足总体满意度最高的要求。比如,ABCD四个人,AB匹配度高达90%,而CD匹配度仅30%,而AC、BD的匹配度都为80%,这种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匹配AB,而CD大概率不会匹配成功或者匹配效果差。而AC、BD的匹配情况是要好于AB、CD的匹配情况的。如要满足全局匹配度最大,需要将匹配模型改进。
3 结果分析
从全校随机抽取40人进行基于时间和性格的匹配,地点为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首先,这40位同学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并进行九型人格测试;其次,通过本文算法进行匹配;最后,两人相约后,给予相应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得出匹配满意度评价饼图。
综上所述,作为首款现实交友后台模型,find匹配模型可以广泛应用到各大交友平台,突破传统交友模式,帮助交友平台吸引更多用户。
参考文献
[1]林挺.企业争推陌生人交友APP 精准匹配成研发焦点[N].通信信息报:2014-09-03(B13).
[2]CNNIC:2016年中国社交用户行为研究 QQ微信陌陌稳居前三|互联网数据中心-199IT|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http://www.199it.com/archives/461288.html.
收稿日期:2018-07-12
作者简介:席婉婷(1998-),女,山西人,北京交通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