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统概述
本系统以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电流电压、温度、气体、RFID射频识别等传感器,将信息汇总至主控MCU,并通过WIFI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析,实现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本系统不仅可以安全充电,还具备网络支付、数据分析等功能,为政府监管部门、从业人员、产品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服务器与数据库主要为硬件、APP以及大数据进行数据传输,将各部分链接为一个整体,并将各部分的反馈情况传输给需要的模块,实现信息共享,并且添加太阳能板,从而打造出一个整体化、系统化、高效化、节能化的智能充电系统。
2 系统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2.1 智能充电桩模块
充电桩使用在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充电桩向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物联3网的迅速崛起,为智能化充电桩提供了网络基础和技术手段。本文介绍的智能充电桩的具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高性能微处理器、液晶显示模块(显示二维码充电信息等)、矩阵键盘(交互接口)、传感器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
图1 智能充电桩功能框图
电流电压模块作为本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电流电压信息采集模块简介如下:
(1)使用开关电源供电方案,在85VAD~260VAC电压范围内均可以正常工作,并且可以同时为其他模块进行相应供电。
(2)使用智能电气参数测试算法,准确度可达到国家0.5s级标准,具有极高的准确度。
(3)本产品具有TTL和RS485电平接口,可以实现对该模块的远程管理。
(4)本设备进行了高电流测试,可在60A电流下进行正常工作。
安全数据传输:向数据库上传数据时,采用WIFI、LORA、GPRS等安全可靠的无线通信技术,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截获破解,数据传输采用PGP(Pretty Good Privacy)技术,PGP采用了一种RSA和传统加密的杂合算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2.2 服务器平台
服务器采用分布式集群设计,实现业务拆分,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分离,负载均衡,反向代理和CDN,保证了大量用户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运行速率。使用抽样分析,数据区间对比和对比分析模型曲线类型分析。
图2 服务器模式图
2.3 APP应用程序
(1)关键技术:用户平台的数据模型、MVP设计模式。
(2)软件名称:智能充电桩app。
(3)软件运行环境:Android系统。
(4)软件开发平台:Android Studio。
(5)软件开发语言:java、xml。
(6)软件介绍:移动客户端作为智能称重系统的一环,服务与商户,实现本地与云平台的链接。
(7)功能分析:①建立本地数据仓库,通过与服务器的交互实现实时的功能本地化服务;②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方便顾客对信息的实时查询;③可与财务账号绑定,实现实时查询财务信息。
3 智能充电桩系统的设计实现
3.1 主控模块设计
控制模块选用STM32F103ZET6作为主处理器,电路设计加入了防干扰电路,可起到防静电,滤除杂波的作用。图3为系统MCU原理图。
图3 MCU原理图
3.2 电流电压模块布局设计
该模块主要由传感器、AD转换电路组成,电流电压模块印刷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4 电流电压模块印刷电路图
3.3 PT1000的高精度温度测量
在解决引线电阻和自热效应方面,通过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方案解决了该问题,并在单片机系统设计时添加了相应的校正控制方案,使产品能够实现元器件漂移和铂电阻传感器的自动校准,从而使产品具备优异的温度测量精确度。
本系统使用三线式恒流源驱动电路来驱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变化的电阻值信号(由温度变化而引起)转换成电压信号。在本文设计的系统中,恒流源具有输出电流稳定,温度不易发生改变,输出电阻较大,输出电流极性可更改等方面的特点。
另外,使用集成运放构成的恒流源具有稳定性好、恒流性能佳的优点,特别是在负载一端需要接地的场合应用更加广泛,因此采用了图5所示的设计。
图5 三线制恒流驱动法高精度测量方案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市场正逐渐向智慧型市场、信息型市场转变,各行各业对自动化、数据管理和电脑化联网的需求与日俱增,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最具有生命力的支付方式,已得到广大消费者与商户的认可。推出可扫码支付、在线支付的充电桩是时代潮流的大趋势。目前,我国提倡用发展来改善民生,所以设计一套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等特点的智能充电系统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社会发展、政策导向、时代要求等的前提下,我国电动车充电桩大多局限于小型化、非正规化的形势下,还没有建成真正面向不同用户的充电站服务网络,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锋,王宇翱,闫国梁,等.智能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高新科技,2018(2):40-42.
[2]王秀杰,陈轶嵩,徐建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29-35.
[3]崔玉峰,杨晴,张林山,等.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0(2):9-12.
[4]王健,姜久春.电动汽车充电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15):16-17.
[5]赵明宇,王刚,汪映辉,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0):65-70.
[6]龚桃荣,李涛,刘瑞,等.路灯充电桩建设方案研究[J].电力建设,2015(3):
[7]刘文霞,刘流,赵天阳.变电站区域充电桩接入控制模式及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6):38-42.
[8]王海峰.新能源充电桩的市场运营现象探析[J].管理观察,2018(1):47-49.
[9]徐志甫,李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研究[J].行政论坛,2003(3):76-78.
基金项目: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452008)。
(作者陈国娟系临沂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