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科技大数据 > 人工智能 >
  • AI造假 vs AI打假 终结“猫鼠游戏”不能只靠技术

      人脸识别作为生物识别中的重要手段,成为了近年身份识别中最热门的领域。但与人脸识别技术共同发展的,还有借助机器学习系统、图像视频和音频内容,更改人脸、物体或环境呈现方式的深度伪造技术。

    2020-02-27
  • 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试运行成功

    记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经过六年的努力,由中国科大交叉合作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合作研发的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智能地动”监测系统在位于四川、云南两省的中国地震实验场已经成功试运行。

    2020-02-26
  • 筑牢实验室风险控制与管理防线 宁夏巧搭“云上”科技讲堂

    战“疫”防控与科研平台日常管理如何两不误、双促进?2月25日,宁夏科技厅为全区80多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及科研人员搭建起一个“云上”科技讲堂,加强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

    2020-02-26
  • 科技战“疫” 智胜一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湖北的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也成为战胜疫情的重要条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科技创新在满足战“疫”前线所需物资数目、保障物资运输安全以及把关医疗物资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0-02-25
  • 5G远程医疗战“疫”显身手

    1月29日、2月6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两度“上线”广东远程医疗平台,为重症患者远程会诊。

    2020-02-25
  • 抗疫战场 机器人披挂上阵

     2月18日15时15分,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波医学中心,该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彭成忠、检查医生叶瑞忠连线远在武汉的主任医师李亚清、护士长俞平,通过手柄操作,远程控制700多公里外的武汉黄陂方舱医院患者床旁的超声机器人,隔空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2020-02-20
  • 工信部:加大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疫情精准防控

    工信部19日部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提出支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疫情监测分析、人员流动和社区管理等,对疫情开展科学精准防控。

    2020-02-20
  • “智慧农业”助力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怎么办?在湖北枝江,用手机打开中化农业的“MAP智农”APP,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农情监测、精准农业气象、农业遥感、在线课堂教学等各种信息。通过高精度卫星遥感巡田技术,枝江区域使用“MAP智农”平台的农户可以查看田间作物长势,基本上每隔3天提供一套完善的遥感图,农户只需要将自己的地块划出来,每3天就能得到自己地块农作物的生长图,遥感生长图会根据作物的长势情况,做出不同色彩的标注,让广大农民在家即可知道田里庄稼的长势,减少了下地巡田的工作,即使不出家门,也能不误农时。

    2020-02-20
  • 重庆推广使用智能语音机器人助力返城复工

    重庆市18日在全市范围推广使用智能语音机器人系统,通过机器人自动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电话调研、摸排返城复工人员及其他市民身体状况、出行情况等信息。智能语音机器人每分钟可拨打3500个调查电话,从而实现所有返城复工人员疫情防控摸排全覆盖。

    2020-02-19
  • 效率提升百倍 “硬核AI”为社区排查分忧

    这两天,福建三明尤溪县多个社区街道居民都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拨出这个电话的不是街道工作人员,而是尤溪县政府携手云知声,率先在各个社区上线的“智能防疫机器人”。

    2020-02-19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