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今日头条 >
  • 从田间到餐桌 免疫检测技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视觉中国供图  通过免疫抗体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从田间地头到畜禽圈舍再到蟹池鱼塘,一条检测防线牢牢筑起,有效地减少了农药、兽药的滥用,并能阻止农残超标农产品流向市场、餐桌。  3月份,是广大学生开学的日子,各地为确保食品安全,纷纷宣布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进行食品安全检测。  因精确度高、检测时间短、速度快且检测范围广,生物技术逐

    2022-03-17
  •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

      在更多盐碱地种上水稻并实现高产高效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之一。3月16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将推动提升我国粮食科技创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为我国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开辟新路径。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国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1亿亩,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耕地。培育应

    2022-03-17
  • 轻症不再住院、加强针写入方案,“第九版”传递重要信号

      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第九版),与第八版相比,新版诊疗方案在监测发现、分类收治、解除隔离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  格外令人关注的是,第九版提出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当病情加重时,才会转至定点医院治疗;过去被判定为阳性的Ct值在35以上的患者,如今也可以解除隔离管理或

    2022-03-17
  • 放大二氧化氮身份标识 快速锁定大气污染“元凶”

    视觉中国供图  通俗地讲,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谱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再通过我们开发的可靠算法进行计算,最终实现对大气二氧化氮的精确探测。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免人工维护的二氧化氮高灵敏度测量,因而具有很好的科研和业务应用前景。  周家成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博士  近

    2022-03-16
  • 灵敏感知水下环境,这种传感器“长”了鱼侧线

      从外观上看,这一水下传感器由两个圆柱形盖状PET拼接组装,总高度和直径均约为几厘米,体积较小。单个仿鱼侧线水下传感器总重量仅7克左右。在测试中,这一传感器中自支撑薄膜在不同的水下深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并实时输出相应的电流信号变化,从而实现实时的水深探测。  岸上的行人稍一靠近,原本在近岸悠哉游弋的鱼群会立刻退避、保持安全距离…

    2022-03-16
  • 广州科技改革再添新举措 科技大脑实现政策“秒达”

      超2亿元补助生物医药创新、支持2000名青年博士在穗开展基础研究、投入2270万元撬动1 82亿元开展基础研究……3月15日,广州市科技局集中发布首批3个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值得关注的是,在构建分类有序的经费资助体系同时,广州市科技局先行先试,破除制度瓶颈,深入推进全过程放管服改革和市财政经费使用包干制,赋予基础研究领域简政放权最大力度。

    2022-03-16
  • 高端特种功能纺织材料 为保障人员安全铸就更强“护甲”

    视觉中国供图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是特种功能纺织材料重要的应用领域。我国功能性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虽起步较晚,但历经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在材料、技术和产品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冬奥会到航天航空,从深海下潜再到消防救灾……由特种功能纺织材料制成的各种安全防护服装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确保了运动员、航天员、潜水员、消防员的生

    2022-03-15
  • 关注濒危物种,我国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实施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措施、野生植物就地迁地保护和回归自然等工程,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3月11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目前,大熊猫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至1864只,全球圈养种群总数673只;亚洲象种

    2022-03-15
  • 科技着色春耕春管画卷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  初春,祖国大地春耕备耕如火如荼,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在新耕地上播种希望,一幅别样的春耕春管画卷徐徐展开。  下沉一线 包省包片  3月1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部分专家组成的河南鹤壁小麦苗情调研小组了解到,今年鹤壁市农资、农机、灌溉配套机井电力等准备充分,可以满

    2022-03-15
  • 我国储气库建设实现原创技术突破

      3月15日,随着一座座储气库供气阀门陆续关闭,今年的供暖季平稳度过。  这当中,我国天然气储气库建设的技术突破功不可没。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郑得文介绍,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上、中、下游产业产供储销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饭碗作用至关重要。  2017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

    2022-03-15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